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地理教学地理教学随笔高中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探索

高中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探索

浏览次数: 87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32 | 地理教学随笔
标签:高中地理教学随笔大全,教育教学随笔,http://www.350xue.com 高中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探索,
高中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探索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就造成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机,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矛盾与冲突,不可能“伸手就摘到果子”。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和积累地理思维的方法。
  一、设置认知冲突的作用
  1.形成悬念引发思维认知的全过程主要包含认知动因的激起、认知内容的组织、认知方法的安排和认知结果的处理等四大要素,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等心理特征,制造认识冲突,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强化注意促进学习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强化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分析:人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观察主动认识,就会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状态,从而牢固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
  3.制造起伏活跃思维没有认知冲突的课堂教学就象一潭没有涟漪的静水,课堂气氛平淡,没有教学高潮,学生的思维松弛,大脑皮层出于惰性状态,认知兴趣不能得以维持,教学效果较低。在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思维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使学生从情感上参与课堂教学。认知冲突的设置还可以调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起有伏。
  4、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制造认识冲突,在思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自信心。启发学生交流探究情况,相互质疑问难,相互讨论有分歧的内容,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地理课堂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方法与实践
  1.创设生活矛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顾冷沅在情意原理指出:主体的中枢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以及学生活动中的矛盾因素,把学生置于矛盾氛围,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需要,从而激起认知冲突。案例1,学习地方时时,规律是东加西减,同学们很难搞清楚。笔者常用例子:假设一个孕妇乘坐飞机时,生下一对双胞胎,姐姐的出生日期居然比妹妹晚一天。这时学生傻了,这是为什么呢?认知冲突由此而生。产生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原因是因为“日界线”的问题,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要加一天。学生对地方时和日界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案例2,在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第一课时学习中学生了解到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太湖流域水资源本应是丰富的,但为什么无锡地区还会缺水呢?这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出现了矛盾,思维开始活跃,最终探讨出结论:水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从而还可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先放后收隐布认知冲突教师在讲解时有意中断思路或不直接抛出学习中的难点(与学生迫切想知道事情原委的急迫心理相悖),插说其它内容或转入其它活动(这些内容或活动应为最终解决问题作铺垫),这种先“放开”后“收拢”的教学过程,隐布了认知冲突。学生先是疑惑迷茫,似乎“山穷水尽”,最后终于恍然大悟,达到“柳暗花明”之境。案例:山顶离太阳更近,为什么山上温度比山脚温度低呢。隐布认知冲突,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要答出:“我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教师对探究过程有独特性或创新性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一个问题,可由不同的小组或同学发表不同的意见,然后针对学生的回答,再进行全班性的讨论和总结。同学甲说:这是因为山脚离地球内部近,能量是来源于内热。同学乙反驳道:同一个地方为什么白天气温比晚上高呢,它离地球内部的距离并没发生变化,显然这个论据不成立。同学丙说:地面是个反光镜,地面把太阳光反射到大气中。同学丁反驳道:房间里得不到太阳光但温度也高,同学丙的理由也站不住脚。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急于知道理由,这时教师结合上图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热源,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就容易被学生掌握。
  3.故意犯错引发认知冲突在讲非洲的气候类型时,笔者故意说非洲赤道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因为这里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盛行上升气流所致,笔者故意装着还要继续往下讲课,但有少数学生看出“名堂”:非洲赤道地区不全是热带雨林气候,东部是热带草原气候,产生认知冲突并提出质疑,笔者表扬他们读图细心,故意装着问:那为什么呢?他们就努力思考,最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因为这里处于东非高原上,由于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才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笔者还装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样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很容易产生了成就感,所学知识很难遗忘,培养了学习能力。
  4.制造“陷阱”暗布认知冲突教师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不系统性,利用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制造出相应的知识陷阱,引诱学生落入其中,再将学生从中“救起”或引导学生进行“自救”。案例:莱茵河是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河流,超过水位稳定,水量更大,河面更宽的亚马逊河,这是为什么?在这一情景的铺垫基础上,学生对河流运输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就可能有了比较好的理解。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南美洲南部南纬40°-60°,太平洋沿岸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太平洋沿岸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呢?原来太平洋沿岸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太平洋沿岸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学生就会总结出影响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因素外还有地形,洋流等因素。
  教师可从学生的熟悉的一些现象中,制造地理学习中的认知冲突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高中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探索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教学  高中地理   地理教学随笔,高中地理教学随笔大全,教育教学随笔,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