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13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26 | 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350xue.com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⑤国际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对于稳定各国经济,特别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加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世贸组织深化了贸易体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扩大了自由贸易领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作为世界金融领域的重要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下的可兑换。发达国家已全部取消资本账户下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开放其资本账户。在这次东南亚经济危机中,IMF为泰国、印尼、韩国筹措了数百亿美元的紧急财政援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的蔓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协调各国经济、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职能增强了,从而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进步,虽然它对各国的影响各不相同,既有利也有弊,但从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1)经济一体化把世界紧密联结起来
经济一体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结合,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有机整体,各国经济依存性增强。在这个经济有机整体中,不仅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各国间更快地流动,而且各国经济总体上的相互传动和影响也增强了。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把商品、资金和技术带到发展中国家,但也把危机和衰退转嫁给这些国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也对发达国家产生影响。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对发生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波及和影响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
(2)使世界资源得以最有效的配置,提高了世界经济效益
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各国可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这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使各国要素价格的均衡化,从而使各国乃至世界总体福利水平提高。
(3)有助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通过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关系建立起来的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它是商品交换关系突破民族、国家界限扩充到世界范围的结果。但是,世界市场的发展绝不仅仅是技术、资金、商品等物的流通的某种程度的国际化进程,它同时还突出地表现为市场经济原则的全球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市场经济的过程。只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了,一个真正意义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体系才会最终形成。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经济转型和开放的大潮,许多相对封闭的市场逐步开放或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商品、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组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这本身就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因为“世界市场不仅是同存在于国内市场以外的一切外国市场相联系的国内市场,而且同时也是作为本国市场的构成部分的一切外国市场的国内市场”。
(4)世界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往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在一国内部进行,其代价比起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且所需的时间更长。世界经济全球化刺激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使各国在更大的世界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促进技术间的转让,推动发达国家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并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美国、日本和欧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和产业传递过程,使世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5)使国际关系以协调为主
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性加强。经济上的互惠互利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接触和对话,促使大家搁置分歧,增进了解,进行协商,努力协调各种矛盾,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扩大合作。
(6)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
据世界银行估计,全世界贿赂数额可达发展中国家外来直接投资和进口的5%,即每年近800亿美元。众所公认,腐败行为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影响恶劣。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在腐败最猖獗的国家中,投资只占GDP的12%,而在较廉洁的国家中,该比例超过21%。世界经济论坛在一份有关1997年全球竞争报告中指出,公务员受贿和法律制度受到损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挑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市场经济的普及可以减少管制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腐败现象。例如,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来减少腐败的机会和腐败可能获得的寻租量,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而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增强也增加了腐败作为国际问题的重要性,促进反腐败的国际合作。因为,腐败对于国内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影响有时会扩散到邻近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中去。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作为国际关系中主要行为者的国家,其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国家拥有主权,而且这一权力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在不违反国际法的条件下,独立享有的对内对外的、不受外来侵犯的最高决策权力,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独有的权力。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主权的排他性与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性、渗透性发生了碰撞,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了挑战,主权国家在国际舞台所扮演角色的地位、性质和能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快捷地流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加强,这就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将自己的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同时,为了保障世界经济的良性运行和调节国际经济冲突,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和条约来运行,于是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把传统上为一国独享的一部分主权让与出去,为其他国家所共享,制定和遵守共同的规范。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体制在调节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要求国家减少干预,甚至要求交出部分经济决策权,由它们来行使。例如,1997年12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70多个成员国所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要求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有与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经济一体化对主权的挑战除了针对经济主权外,还涉及政治主权。同时,它还在文化、观念上对国家主权构成侵蚀。经济一体化不仅带来了外国的商品,而且带来了大量的异质文化,它与原有的主体文化相冲突。例如,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给非西方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2)当前,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一体化使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高度融合,而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却难以超越国界。跨越国界的无国界经济已开始使单一国家难以对付自己及其他国家所引起的世界波冲击。例如,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就是单个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漩涡面前无能为力的显著表现。国家在处理全球性问题时日显无力,需要国际组织的仲裁与协调。这些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环境、资源等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各国通过国际组织进行相互协商,在互利的基础上予以解决,以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但在其进程中,各国得到的机遇和利益是不同的。经济一体化无疑可以增进全球福利,但是这种福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配却可能很不平等。因此经济一体化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20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而到了90年代差距却扩大到150倍。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虽然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受国内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的发展,除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因为,经济一体化虽然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快速地带来其欠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它却不能快速地带来良好的制度、管理经验和知识。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疲于应付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第二,国际“游戏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这些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深,许多发展中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处于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第三,经济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进步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随着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产品的技术梯度差异,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对高、精、尖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力和能力有限,更是拉大了二者之间的距离。第四,经济一体化使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越来越“边缘化”,难以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在经济一体化中得到利益,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应成为全球必须解决的重大而严肃的问题。随着一体化的发展,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建立法律框架,强化执行力度;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其优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有步骤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另外,还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密切协调和配合,以增强在国际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争取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⑤国际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对于稳定各国经济,特别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加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世贸组织深化了贸易体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扩大了自由贸易领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作为世界金融领域的重要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下的可兑换。发达国家已全部取消资本账户下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开放其资本账户。在这次东南亚经济危机中,IMF为泰国、印尼、韩国筹措了数百亿美元的紧急财政援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的蔓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协调各国经济、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职能增强了,从而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进步,虽然它对各国的影响各不相同,既有利也有弊,但从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1)经济一体化把世界紧密联结起来
经济一体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结合,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有机整体,各国经济依存性增强。在这个经济有机整体中,不仅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各国间更快地流动,而且各国经济总体上的相互传动和影响也增强了。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把商品、资金和技术带到发展中国家,但也把危机和衰退转嫁给这些国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也对发达国家产生影响。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对发生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波及和影响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
(2)使世界资源得以最有效的配置,提高了世界经济效益
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各国可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这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使各国要素价格的均衡化,从而使各国乃至世界总体福利水平提高。
(3)有助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通过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关系建立起来的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它是商品交换关系突破民族、国家界限扩充到世界范围的结果。但是,世界市场的发展绝不仅仅是技术、资金、商品等物的流通的某种程度的国际化进程,它同时还突出地表现为市场经济原则的全球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市场经济的过程。只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了,一个真正意义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体系才会最终形成。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经济转型和开放的大潮,许多相对封闭的市场逐步开放或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商品、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组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这本身就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因为“世界市场不仅是同存在于国内市场以外的一切外国市场相联系的国内市场,而且同时也是作为本国市场的构成部分的一切外国市场的国内市场”。
(4)世界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往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在一国内部进行,其代价比起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且所需的时间更长。世界经济全球化刺激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使各国在更大的世界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促进技术间的转让,推动发达国家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并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美国、日本和欧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和产业传递过程,使世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5)使国际关系以协调为主
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性加强。经济上的互惠互利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接触和对话,促使大家搁置分歧,增进了解,进行协商,努力协调各种矛盾,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扩大合作。
(6)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
据世界银行估计,全世界贿赂数额可达发展中国家外来直接投资和进口的5%,即每年近800亿美元。众所公认,腐败行为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影响恶劣。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在腐败最猖獗的国家中,投资只占GDP的12%,而在较廉洁的国家中,该比例超过21%。世界经济论坛在一份有关1997年全球竞争报告中指出,公务员受贿和法律制度受到损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挑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市场经济的普及可以减少管制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腐败现象。例如,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来减少腐败的机会和腐败可能获得的寻租量,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而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增强也增加了腐败作为国际问题的重要性,促进反腐败的国际合作。因为,腐败对于国内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影响有时会扩散到邻近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中去。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作为国际关系中主要行为者的国家,其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国家拥有主权,而且这一权力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在不违反国际法的条件下,独立享有的对内对外的、不受外来侵犯的最高决策权力,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独有的权力。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主权的排他性与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性、渗透性发生了碰撞,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了挑战,主权国家在国际舞台所扮演角色的地位、性质和能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快捷地流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加强,这就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将自己的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同时,为了保障世界经济的良性运行和调节国际经济冲突,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和条约来运行,于是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把传统上为一国独享的一部分主权让与出去,为其他国家所共享,制定和遵守共同的规范。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体制在调节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要求国家减少干预,甚至要求交出部分经济决策权,由它们来行使。例如,1997年12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70多个成员国所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要求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有与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经济一体化对主权的挑战除了针对经济主权外,还涉及政治主权。同时,它还在文化、观念上对国家主权构成侵蚀。经济一体化不仅带来了外国的商品,而且带来了大量的异质文化,它与原有的主体文化相冲突。例如,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给非西方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2)当前,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一体化使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高度融合,而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却难以超越国界。跨越国界的无国界经济已开始使单一国家难以对付自己及其他国家所引起的世界波冲击。例如,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就是单个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漩涡面前无能为力的显著表现。国家在处理全球性问题时日显无力,需要国际组织的仲裁与协调。这些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环境、资源等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各国通过国际组织进行相互协商,在互利的基础上予以解决,以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但在其进程中,各国得到的机遇和利益是不同的。经济一体化无疑可以增进全球福利,但是这种福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配却可能很不平等。因此经济一体化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20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而到了90年代差距却扩大到150倍。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虽然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受国内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的发展,除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因为,经济一体化虽然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快速地带来其欠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它却不能快速地带来良好的制度、管理经验和知识。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疲于应付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第二,国际“游戏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这些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深,许多发展中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处于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第三,经济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进步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随着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产品的技术梯度差异,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对高、精、尖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力和能力有限,更是拉大了二者之间的距离。第四,经济一体化使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越来越“边缘化”,难以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在经济一体化中得到利益,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应成为全球必须解决的重大而严肃的问题。随着一体化的发展,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建立法律框架,强化执行力度;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其优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有步骤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另外,还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密切协调和配合,以增强在国际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争取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 › 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读讲议练 创高考佳绩
- › 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的建设成就与弊端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近代外国宗教影响在高中教材中的反映
- › 高中历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设计示例二
- › 高中历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二
- › 高中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评价的层次及方法
- › 高中历史参考书目解读
- › 高中历史必修3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栏目导航
历史教学设计 推荐
-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 ·《探索历史的奥秘》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 ·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读讲议练 创高考佳绩
- ·学校针对学生的寒假综合症采取的措施
-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
- ·教学设计:人造历史不适应于历史教学的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与教学设
- ·培养学生记忆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方法
- ·高一历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要点与教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要点与教学设
-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 ·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大纲版)
- ·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
- ·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
- ·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
-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
-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