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师的定位
而且,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反应,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自主学习活而有序;学生的学习要有内容、有方法、有目标;使合作学习有章程、有顺序、有成效;从而使各种学习活动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每一种学习方法,每一个学习过程和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的设计和组织。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式,精心组织好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他们寻找与平面镜对称的像的位置,并引导学生逐步得出像与物的关系,而不是因为自主而放弃引导。要合作而具体指导,探究而指明方向。让学生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具体体现在:
(一)成为问题情境的设计师
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与此同时要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捕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这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意识的前提。[7] 好奇心是人们对事物由于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使人们主动地接受未知事物。创造性就象一粒种子,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因此,物理教师就要去创造这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探究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灵活多变、体现教师经验和智慧的一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电教媒体来展示情境,以唤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例如:以《密度》为例来研究探究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可分以下两步进行:[8]
一是明确物质的特性及其作用:
(1)请学生辨认水和酒精,并说一说辨别的根据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之所以能根据气味来区分物质,是因为气味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会存在不同的气味。
(2)请学生辨认铜丝和铁丝,说出辨认的依据。然后教师讲解,根据颜色可以区分物质,则说明颜色也是物质的特性。
(3)点拨:气味,颜色是物质的特性。此外还有密度等,也是物质的特性。特性即物质的某种能用来识别它的性质。
www.350xue.com
二是提出问题:
(1)取一小块铁、一大块铁、一木块。均用同种颜色的纸包住,且使小铁块的质量小于木块的质量,大铁块的体积大于木块的体积,请几个学生辨别。然后讨论: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2)引导:单看质量一个因素,或者单看体积一个因素无法区别物质时,要考虑是否同时看两个以上的因素。
(3)点拨:如果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结合起来能识别物质,则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物质的一个特性。密度就是用质量和体积共同决定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总的来说,创设问题情境一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况;二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三是让学生集中在一个特定的问题上,而非一般的问题上。这样为下一步进行实验和认识密度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成为探究材料的准备者
教师要为他们的实践创造条件,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即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之间某种关系的材料。包括实验材料、各种信息和调查资料等。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点,选择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时有安全感并适合学生自行探索的材料。教师作为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寻找材料,适时适量提供材料。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和各种感官去认识和了解材料的属性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凡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教师应让学生自备。因为学生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觉得亲切而不陌生,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所以实验操作材料的种类也不限,从日常的各种小物件到专门的实验材料,可以几乎无所不包。
例如:在学习《温度》一节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形成温度的概念,并说明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科学工具,而不能全凭自己的感觉。所以设计了如下实验:先给学生准备冷、温、热三杯冷热不同的水,学生可以先将左右两手的手指同时伸进装有冷和热的水杯中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再将手指同时伸进中间的温水杯中,两手指的感觉是原来放进冷水杯的觉得较热,原来放进热水杯的觉得较冷。这种对同一温度的物体产生不同感受说明了人的感觉往往是不准确和不可靠的,还需要用温度计这种科学工具来进行测定。这里准备装有三种不同温度水的实验材料是很必要的,教师事先应有全面的考虑。
(三)成为分析论证的引航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实验数据和证据,对信息、数据和各种证据进行分析,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物理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类比法、建模法、反证法、归纳法、猜想法等等,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www.350xue.com
教师要进行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应用科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研究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汲取别人的思想。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提示各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借鉴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错误及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由教师统一思想。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而应该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直观感觉的理解→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粗略描述→笛卡尔对运动描述的进一步升华→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在学习了二力平衡以后,我们可以将这两个知识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用对比的方法去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用二力平衡状态去取代物体不受力的理想情形。这里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对比论证。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让自己的论证得以认同和推广。
三、成为学生情感的熏陶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紧张的情绪、无故的畏惧都将严重妨碍学生的进步,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要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刻意保持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而使教学气氛紧张,也不要强制学生违心地按教师旨意进行学习和生活。否则,只能培养学生的厌学情绪,只能使教育走入一个死胡同。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投入情感,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激发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使学生处于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之中。这样,学生学起来也就毫无强迫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这种情感的投入,在课堂教学中、课外辅导中、作业批改中、课后与学生的交谈中都可以进行,使之直接或间接地为物理教学服务。在课堂上,从有趣的物理学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各种思想感情,将一些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不能忘怀。在课后,与学生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师生距离。特别是初中学生,生理、心理都开始发育,对事物都开始有他们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处理原则;有时很容易冲动、犯错误,甚至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尊严,与他们一起侃大山、谈足球,这样师生距离近了,他们的心里话也就愿意跟老师讲,同时,再帮助他们分是非、辩曲直,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克服了沉重与固执封闭和逆反心理。不少学生在愿意与老师交朋友的基础上,就会乐意学这个老师所教的课,有了这种学习的主动动因,教学就很容易上轨道。就我所教的两个初三班级而言,平时,我就很注意这些,使得这个班的学生大都喜欢上物理课,且每次测试,学生的成绩等第都是位居第一,使我尝到了情感投入的甜头:学生愿学,老师愿教,课堂轻松愉快。
www.350xue.com
四、成为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浅谈新课标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师的定位
-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优化课堂语言
- › 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语文教学(人教版九...
- › 使学生在自信中成长______浅谈新课改环境下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几点...
- ›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 › 浅谈新课标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师的定位
- ›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 ›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引入的新课艺术
-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整合设计
tag: 教师 初中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新课程特点大全,初中新课程标准,物理教学 - 初中物理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栏目导航
-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
- ·例谈物理教师如何做新课程的开发者与创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 ·浅谈新课标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师的定位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 ·浅谈物理新教材的美育功能
-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 ·初中物理新课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编写建议
-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建议
- ·初中物理新课标内容标准
- ·初中物理新课标课程目标
- ·初中物理新课标课程标准设计
- ·初识物理课程标准十要点
- ·初中物理新课标课程性质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不同于原教材之处
- ·初中物理阅读资料:怎样用照相机拍出清
- ·怎样增进物理教师新课标理念
- ·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点滴体会
- ·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及对策
-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浅论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育“新课程标准
- ·初中物理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
- ·初中物理新课程学生实验与过去不同之处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新评价”
- ·对于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怎样理解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