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中考语文复习之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例举

中考语文复习之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例举

浏览次数: 88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标签:学习语文的方法大全,学习语文的好方法,http://www.350xue.com 中考语文复习之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例举,
  
www.350xue.com
  ③为楚造云梯之械。(wèi,“给”)
  
  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èi,“当”)
  
  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èi,因为,由于)
  
  二、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如: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
  
  ③为宫室、器皿。(雕刻)
  
  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
  
  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
  
  三、特殊用法: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
  于
  
  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例如: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www.350xue.com
  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②皆以美于徐公。
  焉
  
  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
  
  2、语气助词。如: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代词,相当于“之”。如:
  
  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三、助词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上一页  [1] [2] 


中考语文复习之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例举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大全,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