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同步辅导初中综合同步辅导初三语文试卷之桃花源记主题思想分析

初三语文试卷之桃花源记主题思想分析

浏览次数: 86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综合同步辅导
标签:初中其他教学参考,初中语文学习,http://www.350xue.com 初三语文试卷之桃花源记主题思想分析,

>  【www.350xue.com—初三语文试卷之桃花源记主题思想分析】,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层层设疑和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1.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

  过去的诗人对此就有不同解释。唐代诗人王维曾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桃源行》)按这种说法,渔人这天并非出来打渔,而是为了欣赏山光水色,在不知不觉间来到桃花林的。南宋诗人谢枋得的看法与此不同,他写道:“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庆全庵桃花》)这是说,渔人“沿溪行”恰好在溪的下流,桃林中既“落英缤纷”,自然有不少花儿落在水面,随流而下,渔人是在看到这些花瓣后,逆流而上到达桃花林的。这两种说法都有理,不必辨其是非,却也无妨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

  2.渔人何以敢入洞?

  渔人见桃林面积之广(“夹岸数百步”),又是纯一色的桃树(“中无杂树”),为人间所罕有,已有“寻仙”之意;待到行至桃林尽头,发现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他以为这是“天外有天”的标志,便决意去追寻光源,满心希望能由此而直达仙境。

  3.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

  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对时代变迁、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总结:为培养学生想像力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不宜过多,更不宜琐碎,要给学生留出自己发挥想像的余地,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初三语文试卷之桃花源记主题思想分析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初三语文  主题  桃花源记   初中综合同步辅导,初中其他教学参考,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初中综合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