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2017高考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资料

2017高考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资料

浏览次数: 364次| 发布日期:12-05 02:57:32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2017高考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资料,

上述的语言风格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只是某些人的表现更突出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例如:

简洁(洗炼):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 不事雕饰,不加修饰。 

质朴:清新 淡雅 自然,

沉郁顿挫:苍凉 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2.诗歌语言鉴赏的方法——鉴赏用词之妙

(1)动词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③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④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③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天净沙》元·乔吉)

(4)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 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5)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形象的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感情体念,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李贺诗歌较多用。写绿,有“寒绿、颓绿、丝绿、凝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欣赏表颜色的词,一般可从两方面着手:

①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织成一副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②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有时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其它如: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6)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民间流传郑板桥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向云低,万里江天都在望。(唐伯虎)

  又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此外,还应注意到下面一些方式在语言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如:

名称

特征

例句

作用

 

典故

把作品所要抒发之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①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寻味;②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

 

谐音

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

 

叠字

 

重叠使用词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诗歌

语言

特殊

形式

语序或词序颠倒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适合平仄、韵律等要求突出表现某种情景。

 

跳跃性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茅店”

符合音节韵律等的需要,更好地抒发情感,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诗句纯用名词组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2013高考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资料

 

(三)古典诗歌形象的鉴赏17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大致有三类:①诗中的人物形象。②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形象)。③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通常分析角度有分析形象的色彩、动静、指向、强度、虚实等。

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分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2017高考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资料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诗词鉴赏  资料  高考备考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