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3.唱腔(京剧)
京剧音乐属皮黄系统而又吸收并融合昆曲、梆子等声腔的音乐因素。由唱腔、打击乐、曲牌三个部分组成。
唱腔以板腔体的西皮、二黄为主。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长于抒情、叙事、说理、状物。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回龙、散板、摇板、二六、流水、快板。另有反西皮,是京剧传统唱腔中出现较晚(据传是谭鑫培所创)的唱腔,板式仅二六、散板、摇板。
二黄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多用于悲剧型的剧情中。板式有原板、慢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增加的二六、流水、快板等。二黄降低四度(即京胡由“52”定弦变为“15”定弦)是反二黄。与二黄相较,降低了调门,扩展了音区,曲调起伏更大,旋律性更强,更适于表现悲壮、凄怆的情绪。反二黄的板式与二黄相同。另有四平调,也叫“二黄平板”,由吹腔演变而来。板式只有原板、慢板两种,但曲调灵活,能适应不同句式,可表现多种感情。不论委婉缠绵、轻松明快或沉郁苍凉,都可使用吹腔,旋律与四平调相近,伴奏用笛子。原是曲牌体,逐渐演变为板腔体。唱腔中伴有过门。吹腔的板式不多,基本上是一板一眼,也有少量的一板三眼及流水板。高拨子,亦称“拨子”,是徽班的主要腔调之一。原用弹拨乐器伴奏,后改用胡琴。板式有导板、回龙、原板、散板、摇板。曲调昂扬激越,适合于表现悲愤的情绪。以上诸腔为各行角色所通用,仅在发声、音区、唱法上有所不同。另有一些唱腔属于特定角色行当通用。如南梆子从梆子演变而来,仅旦角、小生唱,曲调委婉绮丽,适于表达细腻、柔美的感情,板式只有导板、原板。娃娃调(西皮、二黄都有),主要由小生用,旦角、老生、老旦偶一用之。南锣及其他杂腔、小调,为丑角、花旦专用。
4.剧目及唱段
锡剧传统剧目《珍珠塔》
锡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剧情简介:
河南官宦之子方卿家道中落,去襄阳姑母处借贷,遭到姑母奚落,愤而辞归,表姐陈翠娥得讯,以赠干点心为名,暗赠珍珠塔,姑丈陈培德赶至九松亭,将翠娥许婚方卿。方卿归途中被强盗丘六乔劫去珍珠塔,冻饿雪地,为宦家毕云显所救,丘将珍珠塔典银时,为陈府发现,陈培德与翠娥始悉方卿遇难,下落不明。后方卿中试封官,乔装道士再至陈府,以唱道情讽姑母,并与翠娥完婚。
《赠塔》片段:
陈翠娥:我将那珍珠塔一座里面放,拎在手中还算轻。表弟带到河南去,母子二人吃不尽。
你拿了这包干点心,一路之上要当心。倘若携带不方便,宁可丢掉包裹雨伞不要紧。切莫丢掉干点心,这是我对舅妈一片孝顺心。
方卿:我代替母亲来谢谢你,多谢你表姐赠点心。我将点心带到坟堂屋,我母亲吃这点心就会想起你表姐情。
陈翠娥:你拿了这包干点心,一路之上要当心。千年古庙不可宿,荒村野店莫留停。日间当它板凳坐,夜间当它枕头困。你拿了这包干点心,千万千万要当心。倘若路上腹中饥,揭开包裹吃点心。四面望望可有人,不防君子要防小人。表弟呀,失落点心非小事,你枉费愚姐一片心。
方卿:放三放四她不放手,一包点心不离身。真所谓芥菜籽肚肠量气小,势利母亲偏偏养着小气女钗裙。
表姐,我本当轿不坐来船不乘,双手捧到河南太平村。只是这包点心非寻常,还是隔日请便人带到河南坟堂门。
陈翠娥:谁知表弟多了心,他哪知点心之中有点心?表弟呀,我把点心交给你,万望你一路之上要当心。
方卿:单等方卿头上有功名,再来襄阳望表亲。
陈翠娥:你无论功名成不成,切莫要断绝襄阳一脉亲。
京剧《定军山》
剧情简介:
三国时,魏将张中计,瓦口关失守,兵败惧罪,又攻打葭萌关。黄忠、严颜合力杀退张。黄忠攻打曹军重镇定军山,与守将夏侯渊交战,不相上下。夏侯渊擒陈式,黄忠擒渊侄夏侯尚。黄故意于走马换将之时,箭射渊侄,激怒夏侯渊来追,引至荒郊,用拖刀计斩了夏侯渊。
本剧又名《取东川》《一战成功》,常与《阳平关》连演。老生传统戏。谭鑫培、余叔岩、谭富英之代表作。
精彩唱段:
黄忠:
(唱西皮二六)师爷说话言太差,
不由黄忠怒气发,
一十三岁习弓马,
威名镇守在长沙。
自从归顺皇叔爷的驾,
匹马单刀取过了巫峡。
斩关夺寨功劳大,
师爷不信在功劳簿上查一查。
非是我黄忠夸大话,弓来!
(接唱快板)铁胎宝弓手中拿。
满满搭上朱红扣──帐下儿郎个个夸。
二次再用这两膀力
人有精神力又加。
三次开弓秋月样
再与师爷把话答。
(唱西皮二六)在黄罗宝帐领将令,
气坏了老将黄汉升。
某昔年大战长沙郡,
偶遇着亭侯二将军。
某中了他人的拖刀计,
俺的百步穿杨箭射他盔缨。
弃暗投明来归顺,
(快板)食王的爵禄当报王的恩。
孝当竭力忠心尽,
再与师爷把话云:
十日之内得了胜,
军师大印随了某的身;
十日之内不得胜,
愿将老首挂营门。
来来来,带过爷的马能行,
(摇板)我要把定军山一扫平。
(唱西皮快板)我主爷帐中把令传,
将士纷纷取东川。
恼恨军师见识浅,
他道我胜不了那夏侯渊。
张被某吓破了胆,
卸甲丢盔走荒山。
坐立雕鞍三军唤,
大小儿郎听我言:
上前个个功劳显,
退后的人头挂高竿。
大吼一声催前站,
(散板)十日之内取东川。
七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 › 七年级下字词
- › 语文版七年级下课文中的作家作品简介练习
- › 语文基础知识之七年级下册通假字
-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
- › 七年级下教参:社戏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
-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 › 七年级下教参:斑羚
- › 七年级下教参:竹影
- › 七年级下教参:口技
- › 七年级下教参:伟大的悲剧
tag: 戏曲 口语交际 舞台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七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顺序辨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新探
-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
- ·七年级下教参:社戏
- ·“最后一课”应如何理解
- ·《口技》艺术四美
- ·“豆”和“戏”为何令人难忘——《社戏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大写的“人” ——《狼》与《宋定伯捉
- ·牛汉《华南虎》赏析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斑羚飞渡》的另类解读——兼说语文的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安塞腰鼓》的辩证艺术
- ·敲出豪放 ——《安塞腰鼓》赏析
-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 ·谈《故乡》、《社戏》的“母亲”形象
- ·从《社戏》的教学和编选看苏教版语文新
- ·李宗涛
- ·华南虎难点知识剖析
- ·七年级下教参:斑羚
- ·七年级下教参:竹影
- ·七年级下教参: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