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有了这两个证明,年轻人什么也不顾,他要远走高飞了。
正在这时,班主任突然找他。他以为秘密泄露了呢,心想,这回完了。
“我想请您离开我们的学校。”老师说。
“为什么?可我并没有任何过错啊。”阿尔伯特反驳说。
“是的,您没有过错,但只要您呆在教室里,就足以破坏对老师的尊敬。”
“好吧。”
这正符合他的意愿。1895年春天,他孑然一身,翻越哥达山口,到达意大利米兰。
他的辍学使父母很伤心。他安慰父母,他将努力学习,获得进入高等学校的知识,父母不必操心。
他用几个月的时间去听米兰国际学校的课程,经过考试,他被这所学校录取了。
他身穿水手服和长裤子,他的朴素作风很快就博得伙伴们的好感。而且在这轻松的气氛中,他的学习进步很快,意大利语也开始熟悉了。
但父亲的经济状况还是未能根本好转,对他学习这门功课不太支持。父母对他说:“你把哲学上的胡思乱想扔掉吧,想办法学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将来也好当个电机工程师。”无奈,他只好到瑞士去考高等工业学校。
1895年秋天,阿尔伯特踏上去瑞士的路程。
第一次考大学落榜
“爱因斯坦,你永远也不会有所作为。”他的脑子里总是浮现这句话。这是在慕尼黑上中学时,一个教德语的教师对他下的断语。
这句话刺伤了他的心,但他并没有消极,而是牢牢地记住了。看着吧,我将用实际行动打破你这种不负责任的预言。
但是,他试图用行动证明这种预言荒谬无知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经过母亲的亲戚的帮助,爱因斯坦被获准参加瑞士联邦工业大学的入学考试。结果使人大失所望,他落榜了。原因是那些需要认真背诵并牢牢记住的科目,他都没考好。
他失望,悔恨,简直不知怎么办才好。
正在这时,联邦工业大学的波奈教授让人转告爱因斯坦:鉴于他数学和物理成绩突出,如果他想留在这里,可以破例准许他旁听教授的物理课。
这个学校的校长闻讯后,也亲自会见他,对他说:
“青年人,干吗这样垂头丧气?考得不好这有什么呀,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当年考米兰音乐学院不是也没考上吗?你才16岁,年龄还小,再找个中学,进毕业班当插班生,一年后再来试试,我相信你会有前途的。”
那就试试看吧。他略带沮丧但并未灰心地来到了阿劳市中学。
在阿劳市,他住在父亲的朋友家,这人叫麦耶尔。他对爱因斯坦非常热心,为他的学习提供了一切方便,这使他十分感动。多年之后,他给麦耶尔写信时说:
“在那久远的岁月,你们就是我在乌尔姆双亲的挚友,当我在1895年秋考试落榜之时,是你们给了我热情的支持,在我上大学的时代,甚至当我脚穿脏鞋去拜访您时,你们好客的家门也永远对我开放。”
阿劳市位于瑞士北部,城不大,是这个地区的教育中心。正规教育的风气非常浓厚。很久以来,这里的人民以有阿劳市中学而骄傲。
爱因斯坦到这个学校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却是他最快活的日子。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他,他热情奔放、青春焕发。他性格变了,由一个怯生生的小孩子突然变成了莽撞而又爽朗的少年。他经常爽朗地大笑,情绪激昂地和人进行辩论。他喜欢到郊外远足,登山,他是一个很好的登山运动员。有一次,由于鞋穿得不合适,他险些掉到山涧里去。
生活突然以无比绚丽的色彩展现在他的面前,他陶醉了。一个同学后来回忆到他时说:
“他把灰毡帽推到脑后,露出又亮又软的黑发,坚定而有力地走着,步履如飞,甚至可以说有些疯狂,从中可见他那包容整个世界的精力。”
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每一个同他接近的人都会为他那非凡的个性所征服。他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观察世界,讥讽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无所畏惧,并不因会刺伤对方而停止,这种勇敢而诚实的精神,使他的对手也肃然起敬。他喜欢重复俾斯麦的一句话:
“啤酒会使人变得愚蠢而懒惰。”
说这话是因为当时的青年人喜欢聚在啤酒馆里喝酒消磨时光。
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默默地发誓了,他要在理论物理学方面成为一个探索者。
他常常面对着闪烁的太阳、辽阔的天空自言自语:如果用光的速度去追赶光波的时候,会不会产生不受时间约束的波场?
他把想法告诉教授,得不到回答,这个个性极强的少年决心走自己的路,非把这个问题搞个水落石出不可。
当然,此时这个少年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他的音乐天才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一个同学说:“有一天在嘈杂的大厅里,我听到有人正在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这一定是爱因斯坦。我走近一看,果真是爱因斯坦在拉小提琴,这时我仿佛觉得大厅的四壁都向后退去,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真正的莫扎特,第一次体验他的音乐中全部古希腊式的美和质朴。演奏完毕,大家欢呼起来:‘美极了,再来一次!’”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最后一个和弦的余音还在耳边缭绕,爱因斯坦已经用俏皮话使我们从天上回到了人间。他这样做是有意打破我们的评论。”
他还担任过巴赫《咏叹调》的第一小提琴手。
他为人随和,从不使大家扫兴。
在阿劳市中学,这个插班生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他叫廖利贝格,教自然地理课。他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他觉得这比给学生贮存多少知识更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他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自然的奥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他把自己珍藏的地理、自然、历史文献和文物拿给学生们看,开阔他们的视野。
有一次参观完了,他指了指眼前的岩石标本,问爱因斯坦:“请你回答一下,这里的岩层方向如何?”
爱因斯坦的回答是非常失礼的:
“教授先生,我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
虽然顶撞了教授,但他对这位老师还是感激不尽的,因为是这个老师把他领上了独立思维的道路,这是他一生中所见到的最好的老师之一。
多年之后,他赞扬这位先生说:“这是个多么奇妙有趣的人啊!”
他经常把这所学校和德国中学相比,他觉得这是一所极好的学校,充满了自由主义精神,教师的威信不是靠夸大的权威来维持的,而是靠他们的质朴精神和严肃态度,这比德国中学靠权势统治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建立在行动自由和意识到自身责任上的教育比那种呆板的训练要强得多。
狭义相对论最早就是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产生的。
这两种教育制度的对比,使他对教育颇有一些精湛的见解。
他认为小孩子像一株脆弱的幼苗,不仅需要鼓励,更加需要自由,如果没有自由,他注定会夭折。而教师们往往有一种错觉,他们以为自己的责任心强和用强制的手段会增进学生观察和探索的乐趣,实际上是完全不符合儿童和青年的心理的。这好比一头健壮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硬用鞭子赶它吃食,特别强迫它吃那些不喜欢的食物,那它也会丧失贪食的习性的。
这短短的一年,对爱因斯坦来说是美好的。但这毕竟不是这个少年的全部理想和生活,平时如果无事,他总是避开众人去独自思索那个世界之谜。
1896年夏天,爱因斯坦已经满怀信心,他要重新报考联邦工业大学。此时,他已放弃了德国国籍。这次他没有失望,终于考上了。
(选自《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 › 七年级下字词
- › 语文版七年级下课文中的作家作品简介练习
- › 语文基础知识之七年级下册通假字
-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
- › 七年级下教参:社戏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
-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 › 七年级下教参:斑羚
- › 七年级下教参:竹影
- › 七年级下教参:口技
- › 七年级下教参:伟大的悲剧
tag: 口语交际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七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顺序辨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新探
-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
- ·七年级下教参:社戏
- ·“最后一课”应如何理解
- ·《口技》艺术四美
- ·“豆”和“戏”为何令人难忘——《社戏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大写的“人” ——《狼》与《宋定伯捉
- ·牛汉《华南虎》赏析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斑羚飞渡》的另类解读——兼说语文的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安塞腰鼓》的辩证艺术
- ·敲出豪放 ——《安塞腰鼓》赏析
-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 ·谈《故乡》、《社戏》的“母亲”形象
- ·从《社戏》的教学和编选看苏教版语文新
- ·李宗涛
- ·华南虎难点知识剖析
- ·七年级下教参:斑羚
- ·七年级下教参:竹影
- ·七年级下教参: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