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同步辅导八年级下同步辅导八年级下教参:吆喝

八年级下教参:吆喝

浏览次数: 32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八年级下同步辅导
标签:八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http://www.350xue.com 八年级下教参:吆喝,

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惟一的战地记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1990年,80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二、相声《卖布头》中的吆喝

旧社会绸缎棉布商店的大老板为了倾销积压的布匹,将整匹布扯成零块,假称是削价的布头,雇一些小贩临时叫卖。小贩则施展吆喝、叫卖的生意经,夸大布头的成色,以招揽顾客。这段相声从仿学卖货声开始,最后模拟卖布头小贩的各种声腔神态,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景象。

卖  布  头(对口相声)

甲  过去在北京啊,做小买卖的吆喝最多。比如说卖糖葫芦的,东西南北城还都不一味儿。
乙  对,讲究九腔十八调,您说到北城怎么吆喝?
甲  “蜜来哎冰糖葫芦哎——”
乙  到西城哪?
甲  “葫芦儿冰糖的。”
乙  这省点儿事,到了南城?
甲  “葫芦儿。”
乙  这更省事了!
甲  到了东安市场摆摊儿的,吆喝起来新鲜:“刚蘸得的!”
乙  连葫芦俩字都没有啦!
甲  北京叫冰糖葫芦儿,到天津叫糖墩儿,吆喝起来最省事,就一个字儿:“墩儿哎——”
乙  对。
甲  这是卖糖葫芦儿的。还有卖果子的:“香果来!闻香果啊哎!”
乙  真好听。
甲  这跟唱民歌似的,你如果会记谱,你给记下来,唱出来非常好听。
乙  这还能谱下来?
甲  我就谱过,不信哼一个你听听。
乙  好,你哼哼。
甲  卖什么的?
乙  这……不知道!
甲  这是卖豌豆的。
乙  我记得卖豌豆是这么吆喝:“牛筋儿来豌豆噢!”
甲  
乙  “多给来豌豆赛过榛瓤。”
甲  
乙  “豌豆来多给。”
甲  
乙  嘿!真跟唱歌一样。
甲  最讲究吆喝的是卖布头儿的,天津有两种,北京也有两种。
乙  天津有哪两种?
甲  一种是背包袱串胡同的,一种是街上摆摊的。
乙  串胡同怎么吆喝?
甲  我给你学学:“买哎花条布哎,做里儿的,做面儿的,什锦白的,做裤褂去呗。”
乙  哎,都是这味儿,那种摆摊儿的哪?
甲  那不留神能吓你一跳。
乙  是啊?
甲  他吆喝起来一惊一乍的,神经衰弱的人不敢打他头里走!
乙  你学学。
甲  “瞧瞧这块哎,真正细毛月真色不掉,买到家里做裤褂儿去呗——”
乙  嚯!
甲  这是天津两种布头儿。
乙  北京的呢?
甲  也有两种,一种软调儿的,一种硬调儿的。
乙  您给学学这软调儿的。
甲  “这块吆喝,吆喝是贱了就是不打价哩吧,这块本色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哎,你说怎么那么白?”
乙  我哪儿知道哇!
甲  “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气死头场雪,不让二路霜,亚赛过福兴的洋白面哩吧,买到你老家里就做被里去吧,是禁洗又禁晒,禁铺又禁盖,禁拉又禁拽,是禁蹬又禁踹!”
乙  这人什么毛病啊?
甲  吃饱了撑的。
乙  大概形容他这布结实。
甲  再给你换一块黑的,这块是德国青。
乙  对,过去说德国染料好。
甲  “这块德国青啊,它怎么那么黑呀,它怎么那么黑呀,哎,你说怎么那么黑?”
乙  啊……又来了!

甲  “怎么那么黑,气死张飞不让李逵,亚赛过唐朝的黑敬德哩吧,在东山送过炭,西山剜过煤,开过两天煤厂子卖过两天煤了,它又当过两天煤铺的二掌柜的吧。这块德国青,真正德国染儿,真正是德国人他制造的这种布儿的,外号叫三不怕,什么叫三不怕:不怕洗,它不怕淋,它不怕晒呀,任凭你怎么洗,它不掉色呀!”

(侯宝林整理)



上一页  [1] [2] 


八年级下教参:吆喝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八年级下同步辅导,八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八年级下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