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从“无”到“有”——从《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从“无”到“有”——从《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浏览次数: 20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从“无”到“有”——从《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八课选入了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散文《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其独到敏锐的眼光,从维纳斯的两条断臂入手写起,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泼洒如椽之笔 ,热情讴歌断臂女神的极致之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绝好素材,也为我们展示了利用空白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发展型创造想象训练的契机,让我们体会到从“无”到“有”的创造之致。
1820年,维纳斯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掘出来,一百多年来,伴随着无限的赞叹,又引发了至少两场争论,一是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是拉着裹在下身的披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她面前的爱的天使丘比特。于是,不少人依照各自的推测补塑了她的手臂,但总不协调、不自然,还不如让她缺两只胳膊,让人们用自己的想象补全它。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断臂美神”维纳斯的传说。
    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站在东方哲学的立场上,以“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来透视断臂维纳斯。他认为,维纳斯的断臂,可以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再提升一步,由手臂的形态上升到生命的形态,作者说是“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也就是说,双臂的“无”,反而能在人们的想象之中产生无数的、变幻无穷的“有”。作者认为,断臂的维纳斯与双臂完好的维纳斯,在艺术效果上有质的差别,所以作者不赞成复原双臂,他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清冈卓行的看法,就是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之法。所谓“虚实相生之法”,《画鉴析览》认为: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这虚实相生法的关键即“无画处皆画”。在维纳斯身上的体现为“无臂”即“有臂”,即清冈卓行的“丧失的美感”。
   面对这样的文章,我们情不自禁的从内心发出感叹,久违了!我们语文老师苦苦追寻,梦寐以求的,不正是这样的文章吗?文章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无尽想象的空间,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想象力的绝好机会。
    于是,首先运用电脑课件,师生一起欣赏了断臂女神维纳斯之美。我们从波提切利的油画《维纳斯的诞生》切入课题,通过油画,我们欣赏到了传说中从海中泡沫诞生的完整的维纳斯的形象。提示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画中维纳斯的柔美秀丽的双臂。然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维纳斯的正面、侧面、背部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失去双臂的女神,她的美是否受到影响,如果为她恢复双臂效果如何?于是,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有赞成复原双臂的,有赞成清冈卓行观点维持断臂模样的。我们在分析课文后,提供了两个话题供同学们讨论:1、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不完整就是美。2、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完整才是美。并让同学们下去搜集有关材料,为讨论作好准备。教师在引导学生准备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材料深究分析。根据讨论结果,作了以下推究,文艺作品中,不完整才是美。象省略号的运用,悬念的设置。所谓的“不完整”,也即作品中的空白部分,主要指文学作品中未明确写出的部分。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为丰富的“有”。象《宽容》序言、《米洛斯的维纳斯》、《阿房宫赋》等。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发现“空白”。但对其空白“填充”的想象力是难点,因此,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更应通过暗示启发,让空白激起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即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又培养其创造想象能力。以《孔乙己》的空白教学分析为例,课文结尾



www.350xue.com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同学们认为孔乙己可能是在冰天雪地中冻死,可能痛死,也可能饿死。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孔乙己没有死,他治好了断腿,中了举。这也是存在的一种可能。《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设置是一种“不完整”的美,反之,宝黛爱情若是大团圆的结局反而削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持“完整的才是美的”观点的同学,则举了蒙娜丽莎为例,配合教学同步的油画投影,达·芬奇的原作栩栩如生,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她的光洁柔滑的双手,无不折射出一种美。同时,我们还讨论到作为完美结局代表的作品,象安徒生的《青蛙王子》、《灰姑娘》等,虽然每每在结尾安排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孩子们长大以后再来看作品往往觉得它离生活太远,过于完美的结局反而冲淡了生活的原味。    

           最后,深化教学,进一步调动学生想象力,我们投影了齐白石的国画《蚱蜢图》,领悟“有画处是画,无画处皆画”的道理,体会国画中“空白”技法的运用,空白处皆为想象点,“无”中处处透出“有”,这正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素材。反之,如果齐白石的画没有空白,整幅画画得满满当当;断臂的维纳斯也被安上两只再造的手臂,那么,正如伊塞尔所说:如果读者已被提供了全部故事,没给他留下什么可做,那么他的想象就一直进不了这个区域,结果将是,当一切都被现成设置在我们面前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厌烦。
齐白石的画,维纳斯的断臂,其不完整正是体现了一种完整的美,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在语文能力培养中,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赫尔岑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而充分利用课本这个载体,通过阅读、写作等手法,对文艺作品的空白点进行发展型创造想象训练,使空白成为学生建造审美对象的重要引导契机,集中学生对新的注意点的看法,使空白的内容通过想象修正,最终组合形成各种新的审美视野,这终将实现审美创造从“无”到“有”的飞跃,这正如“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一千个学生心中也有一千双维纳斯的手”。
参考书目《西方美术史话》 《画鉴析览》 《审视中学语文教学》




从“无”到“有”——从《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维纳斯  米洛斯  想象力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