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 27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小雪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节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驩乃西说秦王 说:劝说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
C.先 为客谢乎 谢:道歉 D.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 趣:同“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 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 ②而余亦必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①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 ②陈涉乃自立为王
D.①敢不奉教焉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 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 ②闻先 之言,敢不奉教焉
D.①冯驩乃西说秦王 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被罢免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孟尝君的声名盖过了齐王,二是独揽了齐 的政权,三是齐王被秦 、楚 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并无识人的眼光,而他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对方能像过去一样遇到许多门客。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安石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大胡子录入
A.以政治家的眼光,评价历史现象,对“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B.孟尝君相位先废后复,并“脱于虎豹之秦”,这都依赖于鸡鸣狗盗之辈。所以说他只能算是“鸡鸣狗盗”之辈。
C.士不在多而在于精。齐 倘若凭靠自己的 力,再加上有真才实学的士人的辅助,当可称霸天下并最终制服秦 。
D.启示后人,鸡鸣狗盗之辈并非真正的士,安邦定 需要有真才实学的士人。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⑴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重复使用了“期”字和“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⑵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⑶九州 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___。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芦 苇
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 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它 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 芦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花,冬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活不过来。
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 成片成片地 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
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 就已经在这儿 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 一次。它 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切着它 纤细的根。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 的苇根,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地啊。它 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冒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的工夫就迅速地 长成一棵挺拔的芦苇。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 整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 的村庄就是以它命名的。父亲说,实际上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物价瓣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 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
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 活。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 朝廷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叶子做绿伞。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位哲人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 长。人群中有歪心斜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弯着 长的芦苇?
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 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淹没了。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它 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起古老的歌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我顺手捋过一支细长的苇节,做成清脆的苇笛,这是芦苇的情歌,汩汩流淌,滋润着幸福的胸膛。
我看见母亲的羊群走进了苇荡,苇荡里马上就绽开了洁白的花朵。苇荡里偶尔会有一小片芦苇稀疏的地方,这儿长满了丰茂的野草,有水稗子草,芨芨草,开白花的野荞麦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草,母亲的羊群就在这儿吃草,神秘而又浪漫。
这让我想起我的先人,他 一拨一拨地走进苇荡,最后睡在苇荡里滋养着芦苇,不知道我的身体能 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
(选自《散文选刊》2003年第7期)
19、原文第三段中“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苇什么样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句,前面说“芦苇更像一个人”,后面又说“人和芦苇是不
www.350xue.com
一样的”,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写芦苇时写出了它哪些方面的特征?联系全文,分条表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小雪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节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驩乃西说秦王 说:劝说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
C.先 为客谢乎 谢:道歉 D.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 趣:同“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 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 ②而余亦必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①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 ②陈涉乃自立为王
D.①敢不奉教焉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 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 ②闻先 之言,敢不奉教焉
D.①冯驩乃西说秦王 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被罢免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孟尝君的声名盖过了齐王,二是独揽了齐 的政权,三是齐王被秦 、楚 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并无识人的眼光,而他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对方能像过去一样遇到许多门客。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安石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大胡子录入
A.以政治家的眼光,评价历史现象,对“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B.孟尝君相位先废后复,并“脱于虎豹之秦”,这都依赖于鸡鸣狗盗之辈。所以说他只能算是“鸡鸣狗盗”之辈。
C.士不在多而在于精。齐 倘若凭靠自己的 力,再加上有真才实学的士人的辅助,当可称霸天下并最终制服秦 。
D.启示后人,鸡鸣狗盗之辈并非真正的士,安邦定 需要有真才实学的士人。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⑴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重复使用了“期”字和“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⑵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⑶九州 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___。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芦 苇
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 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它 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 芦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花,冬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活不过来。
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 成片成片地 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
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 就已经在这儿 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 一次。它 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切着它 纤细的根。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 的苇根,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地啊。它 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冒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的工夫就迅速地 长成一棵挺拔的芦苇。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 整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 的村庄就是以它命名的。父亲说,实际上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物价瓣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 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
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 活。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 朝廷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叶子做绿伞。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位哲人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 长。人群中有歪心斜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弯着 长的芦苇?
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 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淹没了。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它 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起古老的歌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我顺手捋过一支细长的苇节,做成清脆的苇笛,这是芦苇的情歌,汩汩流淌,滋润着幸福的胸膛。
我看见母亲的羊群走进了苇荡,苇荡里马上就绽开了洁白的花朵。苇荡里偶尔会有一小片芦苇稀疏的地方,这儿长满了丰茂的野草,有水稗子草,芨芨草,开白花的野荞麦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草,母亲的羊群就在这儿吃草,神秘而又浪漫。
这让我想起我的先人,他 一拨一拨地走进苇荡,最后睡在苇荡里滋养着芦苇,不知道我的身体能 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
(选自《散文选刊》2003年第7期)
19、原文第三段中“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苇什么样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句,前面说“芦苇更像一个人”,后面又说“人和芦苇是不
www.350xue.com
一样的”,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写芦苇时写出了它哪些方面的特征?联系全文,分条表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2017年高考总复习古文段翻译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让你的作文成绩多得3到5分——2017年高考前就作文写作给同学们的最...
- › 2017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 2017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亮点试题评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答案解析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新作文:“你是一部书”导写及优秀作文
- › 2017届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tag: 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