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山东邹城2017年3月高考模拟试题

山东邹城2017年3月高考模拟试题

浏览次数: 17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山东邹城2017年3月高考模拟试题,
“幸福”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活得有意义”的鲜明感觉。它必须通过反思,所以会有“身在福中不知福”之说。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既然一切美好的经历必须转化为内心的体验才成其为幸福,那么,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与否就的确是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对于内心世界不同的人来说,相同的经历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事实上他们也并不拥有完全相同的经历。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是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情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最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仅仅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和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原文见2004年第一期《语文教学通讯》有改动)
18.结合全文,简要回答作者为什么说“幸福不是零碎的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4分)
答:                                                                    
19.文中加点的两个“经历”的含义是否相同?应该怎样理解?(4分)
答:                                                                      
20.作者为什么说“幸福和苦难未必是互相排斥的”?结合文章内容,请分条表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一个人是否有幸福的感觉,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善感的心灵,能否将美好的生活经历转化为内心的体验。
B.当我们说“我这一辈子值了!”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因为他的一生的追求就是为了获得这种感觉。
C.幸福和苦难都是灵魂的对象,都惊醒了沉睡的灵魂,虽然它们的角度不同,给灵魂的感受和价值也不同。
D.因为苦难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信心,使灵魂处于痛苦而又紧张的状态,所以,苦难可视为人对生命意义的负面的体验。
E.由于幸福和苦难未必是互相排斥的,我们有时候经受的痛苦、悲伤、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一种幸福。
六、(12分)
22.将下面一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据新华社北京(2003年)12月6日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员16日在北京说,目前中国研究机构已完成了3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疫苗的临床研究,并向药监局提出了申报,有望很快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尹红章在此间举行的非典防治国际论坛上说,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完成后,企业申报、评审并进入临床研究还有一段时间,而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的时间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尹红章说,相关企业和研制单位正在补充资料,最近可能召开全国专家审评会。具体何时进入临床疫苗研究还无法判断,但“预计会很快”。
答:                                                     。
23.将下列语段中与主旨无关的两句删去,并将原文漏掉的一句话还到原位。(3分)
①中国人是吃惯了"大锅饭"的。②后来发现这样吃下去弊病太多,便来了个奖优罚劣。③古人是颇注意赏罚严明的。④然而就时下而言,有些单位的领导往往愿意赏善而不愿意罚恶。⑤何故?⑥诚然,思想政治工作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但这不等于只奖不罚。⑦他们认为赏善多,矛盾少;罚恶多,生是非,丢选票,甚至还会丢掉乌纱帽。⑧由于只赏不罚,结果使企业涣散。
应删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漏掉的一句话为“这一改革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句话应放在 _____句之前。
24.标语拟写。(5分)
①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3分)
                                                                        
②你将踏入高等学校,到那时,学校里将贴满了标语。满怀信心的你走进新的校园,希望看到怎样的标语?请你为学校拟一条迎新标语。(2分)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人们听说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有人找到这位大师,央其当面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世界上很多的人在处理很多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如此。不同的人在处理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其结果大不相同……
请以“事情的难易与方法的变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所写的内容应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材料可用可不用。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2004年高考模拟试题
答题纸
题号一~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第Ⅰ卷

一~三题(每题3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山东邹城2017年3月高考模拟试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模拟试题  山东邹城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