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如皋市2017高三统考试题

如皋市2017高三统考试题

浏览次数: 65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如皋市2017高三统考试题,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以美国、日本等国科学家对生命建筑的研究实验结果,介绍了当今世界对生命建筑的研究和进展情况。
    B.“让建筑拥有生命”,这一课题于1994年底提出,对生命建筑的研究试验截至写作本文时才刚刚8年,但科学家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C.赋建筑以生命,是为了保护建筑物使之有效地延长寿命,预防突发事故。
    D.不久的将来,让建筑拥有生命就可能变为现实,生命建筑可能首先在公路、桥梁上实现。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11——15题。
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五年,遂以干为假司马,将弛刑及义从千人就超。先是,莎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复反叛。会徐干适至,超遂与干击番辰,大破之,斩首千余级,多获生口。超既破番辰,欲进攻龟兹,以乌孙兵强,宜因其力,乃上言:”乌孙大国,控弦十万,故武帝妻以公主,至孝宣皇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帝纳之。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①。以徐干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②以下锦帛。李邑始到于窴,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之,叹曰:“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令邑诣超受节度,诏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徐干谓超曰:“邑前亲    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他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七》)
    注:①幢麾:仪仗旗帜。  ②昆弥:乌孙国王侯称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弛刑及义从千人就超      弛刑:解除徒刑的人。
    B.斩首千余级,多获生口      生口:禽畜。
    C.乌孙大国,控弦十万        控弦:控持弓弦,这里指善射的士兵。
    D.安乐国外                  安乐:动词,享受安乐。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遂以干为假司马
        假鼓吹幢麾
        以乌孙兵强,宜因其力
        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
A.两个“假”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假”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C.两个“假”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D.两个“假”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    B.疏勒都尉番辰亦复反叛
C.欲进攻龟兹                    D.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
14.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班超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的一组是
    ①遂以干为假司马    ②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   ③遂去其妻   ④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   ⑤以邑毁超,故今遣之   ⑥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④⑤⑥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干与班超一同击败了疏勒都尉番辰的反叛。
    B.班超想攻打龟兹,上书请求联合乌孙兵力,皇上接受了他的意见。
    C.李邑诽谤班超,是因为嫉妒班超被拜为将兵长史,且享受“假鼓吹幢麾”的待遇。
D.班超正确处理李邑的诽谤事件,体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第Ⅱ卷  (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令邑诣超受节度。(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省不疚,何恤人言?(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河,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



www.350xue.com
客至》)
    (2)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兵车行》)
    (3)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______,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读书养气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气未改,只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作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血管、充盈于我们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身上虽然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如皋市2017高三统考试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统考  如皋市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