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测试题

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测试题

浏览次数: 42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测试题,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12.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3.下列加点的字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                          B.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C.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D.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4.选出不属于让秦伯退兵的理由的一项是:(    )
A.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5.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乐 余 高 级 中 学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测试题
高 一 语 文(一、二、五单元)
第一卷(45分)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分值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答案               

第二卷(105分)
四、(15分)
16.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3’)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列诗歌,做其后两题。(6分)
乌 栖 曲 李 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注]金壶:古人用壶装水,以水滴计时。银箭:指金壶上的指针。高:同“皜”。
①《乌栖曲》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自日至暮,自暮达旦——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作者描写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波等景物除点明时间外,另一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分);这首诗写作当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诗歌一般按照偶句出现,而此诗却以奇句出现,请谈谈作者用一句作此诗结尾的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默写(任选两小题,4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愁予《错误》)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9—22题。
枯树与鲜花
雷抒雁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他们便复活了,



www.350xue.com
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9.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2分)
□□□□□□□□□□(不超过1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2分)
□□□□□□□□□□□□(不超过12个字)
20.第三自然段中枯树和牵牛花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描写这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1)特点是□□□□□□□□□□(不超过10个字)
(2)作用是□□□□□□□□□□□□(不超过12个字)
21.作者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作者为什么微笑?作者从这棵树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1)“微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枯树的傲对寒秋象征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以牵牛花的迎风绽放象征永不自弃的生存精神。
B.枯树与鲜花,既是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主观情志的外化,花与树“浑然一体”的生命现象,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和美好企盼。
C.文章用时空交错、经纬交织的方法描写枯树和鲜花的形象,既有空间的扩延:由远而近,逐步推出画面;又有时间的展开:生命复活前后不同景象的描写。
D.老瘦僵直的枯枝,柔嫩纤弱的鲜花,奇妙地结合成一支青春奏鸣曲,同生命复活前枯树的衰颓、牵牛花的委顿形成了强烈反差,展示了意味深长的生命现象,给人有益的启迪。
E.文章开头落笔奇险,接着平平叙来为高潮蓄势;至“枯树哟”、“柔藤哟”改变人称。直接对话,当面礼赞,呈奇峰突起之势;最后感叹人生,抒发情怀,文势趋于平淡。全文一波三折,有优美和谐的韵律和节奏。
六、(12分)
23.下列语句的语序被打乱了,请排出合理的顺序。(4分)
①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②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④诗比较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⑤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⑥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排序号)
24.仿照划线的句子,另写出内容与划线句内容相同的两个句子来。(4分)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答: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测试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一语文  期中考试  测试题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