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嘉兴一中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嘉兴一中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 95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嘉兴一中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选出与“寄言纨绔与膏粱”一句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
A.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B.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13.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的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14.从全文看,第一段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其主要表述的意思是(    )
A.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多的。
B.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
C.经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D.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

15.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名著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具有不朽的价值。
B.读者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C.过去“左”的一套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
D.过去“左”的清规戒律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

16.对“名著需要重读”的“重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B.破除陈旧的阅读方式,用开放的阅读心态去阅读。
C.破除简单化的思维格局,用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去阅读。
D.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的文化性格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20题。
淳于髡(kūn)者,齐之赘婿也①。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yin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③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赘婿:战国、秦、汉时,家贫卖子与人为奴,三年不能赎还。主家以女子匹配之,称为赘婿。在当时是社会地位很低的人。
②隐:隐语。不把本意直接说出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③穰穰:丰收的样子。

1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B先生少之乎?              少:意动用法,认为少
C见道旁有禳田者。          禳



www.350xue.com
田:耕种时设祭,祈求丰收
D不过一斗径醉矣。          径:就、即

18、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A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B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C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D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19、全都体现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一组是(      )
  ①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②三年不蜚而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③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④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威王初即位的时候,沉迷于酒色之中,朝政荒芜,百官没有谁敢劝谏。淳于髡用隐语劝说齐威王,于是齐威王振作起来,齐国也强大起来了。
  B楚国大举侵略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求兵,赵王给了他十万精兵千乘兵车。楚国听到消息后连夜撤了军。
  C齐威王同淳于髡谈喝酒的事情。淳于髡趁机委婉劝谏,齐威王称善,并停止通宵饮洒。
  D淳于髡出身低下,yin乐好饮,但口齿流利,能说善辩,最后被任命为接待诸侯的主宾。

二、非选择题(30分)
21、阅读下列文言文段,翻译画线部分。              (6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嘉兴一中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嘉兴  语文试题  期中考试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