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例】
下面两小题的A项都是引自2003年优秀高考卷《公生则明》的分论点,B项都是修改句,你认为各小题的原句和修改句那一句更好?为什么?
①A.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
B.人们首先要做到不以亲疏论是非好坏,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
②A.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B. 历代圣贤无不力求为人公正而不偏私,所以他们能够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正确的处理。
【解题分析】
两小题所引的句子都是文章的分论点。除了观点正确、深刻、新颖和语言通顺以外,紧扣中心论点也是分论点的写作要求。而这些要求就是比较原句和修改句好坏的标准。
高考现代文阅读冲刺
一.考纲点击
文学作品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从近年来各地评卷情况看,本题得分率一直较低,是全卷各题目中得分最低的。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得分难度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阅历浅,人文底蕴欠缺,语言表达能力低,这些素质通过复习要得到有效的提高是不太现实的,对于当前处于高考冲刺阶段的考生们来说,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则是非常必要的。
二.试题特点
(一)文章的取材:
①选定多为当代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关注中学生的阅读主题,考生阅读的容易入境。
②选文多为哲理性文化散文,哲理性较强,文化内涵丰富,如《门》,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如《长城》《话说知音》
③选文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如《长城》、《门》,叙述描写的内容组成了文章的血肉,抒情议论的内容是文章的筋骨。而且文章结尾处往有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它们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如《长城》《话说知音》二文的结尾。
④选文多文笔优美,语言富于文采且风格别致,多适宜诵读,考生在阅读中既能得到一定的教益,又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题干的设置:常规题增分量,开放题受欢迎
《考试说明》中所说的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与思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等诸方面的能力依旧是现代文阅读的复习重点,即使是开放性试题的能力要求,也是在这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能因为开放性试题而忽视了常规试题,常规试题仍然现代文复习的重头戏。
A.常规题: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是读懂文章的重要前提,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
(1)考查: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2)方法:
①联系语境推断特殊含义
阅读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指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即上下文,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广义的语境除现实语境,还包括在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书面语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和话题的社会语境以及由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②寻找指代义
主要指两个方面:a.从代词的上下文(一般是上句)中寻找指代义;b.在上下文里找与非代词对应的阐释句,明确非指代词的指代义。一般来说,词语指代义均可在原文中找到,代词的指代义,应在邻近处寻找,而非代词的指代义则不限于邻近处。
常用的代词有近指代词'这”这个''这些',远指代词'那''那个''那些',不定指代词'其''某”某类'等。
③认识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缘于它的表达作用。有时试题要让考生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具体一些,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全文中的作用。
2013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教学设计:乔丽娟、步洪涛)
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
考纲再现
论述类文本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十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范围不清
——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
——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
——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
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
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
——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
——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
——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指代不明
——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已然
——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
——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常见错误类型
1、( )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有时” “全都”“全部”
例1、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 › 2017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分类及答题技法综述
- ›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 › 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部分)方法指导
- › 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解题指导
- › 2017年高考现代文小阅读特色题串烧
- › [考点纵横]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六大题型
tag: 现代文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题及答案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栏目导航
-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在亚洲的影响
- ·《托尔斯泰传》第十章
- ·《托尔斯泰传》第五章
-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 ·《贝多芬传》贝多芬遗嘱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探讨与实例(一
- ·图文转换题专题研究与复习建议
- ·2017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教学设
- ·推荐:中考言文知识梳理
- ·2017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分类及答题技法
- ·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解题几法
- ·支招高考前语文阅读抢分技巧
- ·[转载]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 ·“换位思考”抒别情——谈谈古典诗歌中
- ·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高二语文《先
-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附练习及答
-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
-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 ·《贝多芬传》第二章
- ·《托尔斯泰传》第十五章
-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 ·五大锦囊助您夺2017高考语文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