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4.(1)本题所答,首先要找准文章的主题思想,其次可围绕主题及其表现作简要评析。丰子恺在这篇节选文字里,主要表达了他的一个艺术观: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艺术家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2)本题所议应是《美与同情》一文确有的观点。其观点有: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艺术家须有深广的同情心;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等等。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分析作答即可。/两答均应结合原文作赏析,做到观点正确,内容集中,语言流畅,议论得体,结构合理,卷面工整。
2.作用是:用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等树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赞赏它们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气度和胸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3.明月清泉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独立人格的高洁心灵,这一句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4.A和D(B项中应以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感受为线索;C项中“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属无中生有;E项中“放弃了太多的追求”不对,应是“放弃了太多的物质欲望”)
22.工资差距实质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问的收入和福利差距,人口流动因工资差距而产生,而这种人口流动又将使人口流动逐渐停止。或:工资差距实质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收入和福利差距,,由此而产生的人口流动又将使人口流动逐渐停止。
(25)1.(1)老街很少有直的、正的;有各种偏门和曲道。(2)四合院一栋一檐都有定向。(3)对封建正统文化轻视和不顺从,是自由活泼和生机勃勃的。(4)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5)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
2.(1)修辞:拟人。(2)意思:我们仍然能在南方宅院里找到汉文化的踪迹,只是它已变得病态,失去生机。(或:汉文化已变得病态,失去生机,但我们仍然能在南方宅院里找到它的踪迹)。
3.(1)金钱成了更有力的社会纽带。(2)个人成为更重要的社会单元。(3)都市生活一胎化。(4)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
4.B、D(B.见第1段最后一句、第3段第1句。作者并不认为古代建筑的特色应该恢复,也不认为现代建筑少了古代建筑的特色是一种遗憾,他认为古代建筑形式被取代是一种必然。作者是希望现代建筑不要千篇一律。D.“定会使人从此”太绝对化。A.依据见第4段第1句。C.依据见第4段第2、3句。E.依据见第5段)。
(26)1. A.E( A《雀之灵》《两棵树》不是原生态歌舞。E《藏谜》“坚定了她对舞蹈的追求”错)
2. ①用她的语言来说明她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她说:“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我们跳的是命。”②她对舞蹈追求的执着。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从《雀之灵》《两棵树》,到《云南映象》,再到《藏谜》,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③对艺术极为严谨,在做《藏谜》的过程中,事无巨细,她都全力而为。④对名利极为淡泊。从未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舞蹈;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
3.照应了文章开头她对舞蹈的“冷静与痴迷”,进一步说明杨丽萍将舞蹈视为一种信仰,一种生活的方式,除了舞蹈她不愿也不会有别的选择;从另一个方面更好地说明了杨丽萍生性淡泊,期望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能更好地表现出她追求本真的一面。
4.“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原生态”歌舞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一些民族文化艺术正在遭受破坏甚至濒临失传,这对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原生态”歌舞是从民族文化艺术中汲取养分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抢救和保护。杨丽萍倾心打造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和《藏谜》,因为扎根于绚烂的民族文化,才征服了观众,而且杨丽萍制作《云南映象》和《藏谜》的过程,也是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过程。因而,“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能从现实和文本两方面来谈,合理即可)
(27)1.建筑富有诗性;建筑具有历史气韵和文化(闲居)情趣;环境融入建筑。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环绕百泉轩的特点,突出了百泉轩的精妙在于环境融入了建筑。
3.当文化人将美丽的灵魂安放在溪泉竹石间体验各种情趣的时候,当溪泉看透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文化人也将流水看得清楚的时候,当文化人从溪泉间悟出古老的启示的时候。
4.(1)作为一篇文化散文,该文通过对岳麓书院百泉轩建筑文化的解读,诠释了“轩”这一中国古典文化建筑的特色。作者认为人、建筑、溪泉三者融合,才使得百泉轩有了高雅的情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能万年耸峙。
(2)在艺术上,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让读者看到百泉轩与西方建筑的不同理念。文章引用张栻和朱熹的诗,既说明了百泉轩前溪流的谐趣、灵性、人与溪流的融合,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韵。此外,比喻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如“百泉轩建筑的精彩语汇集中在格扇、槛窗上”一句,“语汇”之于篇章是极小的单位,而“格扇、槛窗”之于百泉轩则只能算是细节。两者有相通之处,故有此说。
(3)在构思上,采用了横比和纵比来结构全文,让人清晰地看到百泉轩的鲜明特色。建筑的诗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历史文化力度上。建筑工艺所表现出的神韵和建筑本身与环境的融合,则是建筑的美学传统的体现。所以,文章开头用玛雅人建造拥有石柱的庙堂和岳麓书院的建筑学家用木柱支撑百泉轩作比,说明人类的居住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是有其共通性的。(任答1题)
(28)1.(1)壮阔、美丽、生机勃勃。(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曲作者:冼星海。
2.对比手法(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目的是为了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3.a.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b.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心底,只让它占有心里的一小片空间。
4.不会失去意义,因为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就像那翻滚的黄河水一样,很难将水和泥沙截然分开,但它却依然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
(29)1.民族危亡使人们很小就懂得了做人的尊严。
2.骄傲与敬畏的情感/见证了我如何学着开始建树人生
3.甘做汉奸不可一世/背叛祖国落魄下场
4.(1)示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tag: 高考语文 现代文 参考答案 上海市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题及答案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栏目导航
-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在亚洲的影响
- ·《托尔斯泰传》第十章
- ·《托尔斯泰传》第五章
-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 ·《贝多芬传》贝多芬遗嘱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探讨与实例(一
- ·图文转换题专题研究与复习建议
- ·2017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教学设
- ·推荐:中考言文知识梳理
- ·2017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分类及答题技法
- ·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解题几法
- ·支招高考前语文阅读抢分技巧
- ·[转载]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 ·“换位思考”抒别情——谈谈古典诗歌中
- ·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高二语文《先
-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附练习及答
-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
-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 ·《贝多芬传》第二章
- ·《托尔斯泰传》第十五章
-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 ·五大锦囊助您夺2017高考语文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