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二) 答案见六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二) 答案见六

浏览次数: 80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中考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二) 答案见六,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9、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⒈本文中心: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⒉作者为什么先写夏季景色?目的在于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⒊为什么合写春冬?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⒋为什么后写秋天?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愁思的风致。
⒌写三峡全景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⒍写两岸连山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⒎写山高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⒏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⒐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那首诗?《早发白帝城》
⒑"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法特点:从想象角度侧面虚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
⒒"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法特点:侧面描写山高。
⒓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哪八种景物?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
⒔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⒕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⒖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⒗本文写凄异哀转得猿声的目的?使哀秋和悲秋融为一体。
⒘渔者的歌的修辞方法和作用?引用。强调、渲染乐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⒙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漫上丘陵、阻隔交通、水流湍急。
19、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0、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1、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2、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

一、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益:        。  2、植:        。3、鲜:      。 4、濯:        。 5、亵:        。  6、妖:        。  7、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二) 答案见六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文言文  中考   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