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考点梳理十六:专题探究考查
②“妈,别哭,你还有我”
七岁女孩王雨看见不时流泪的妈妈,小小年纪的她掩饰着脸上的伤悲,依偎在妈妈怀里:“妈,别哭,你还有我呢。”其实,小王雨内心的伤痛不亚于任何人,她的孪生妹妹因地震而离去,她偷偷哭过好多次,但在父母面前,她明白,必须坚强,她是父母唯一的支柱。
③特殊的“请战书”
重庆大坪医院抗灾指挥部收到了几封特殊的“请战书”。交“请战书”的正是在大坪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他们申请出院,就是想为灾区的伤员让出床位,而他们中有的刚进行手术不久……他们的行动让全体医务人员十分感动。
示例:从材料①中我懂得了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拟标题。
(2008年重庆市中考试题)
Ⅱ专项模拟训练
1.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材料,请简要写出你读后的感受。(不超过15字)
材料:一口铸于1860年的普通铜钟,破旧不堪;但在2004年时被人以8万的高价买走。
感受:
2.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材料1:宽则得众。(《论语》)
材料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观点?
(2)给你得出的观点再写一个论据。
3.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说一说你对“汉语”的认识。
材料1 一度与它(汉语)一起称雄于世的其他古代语言大多已经风化、干缩,唯有它,竟历久不衰,陪伴着这颗星球上最拥挤的人种,跌跌撞撞地存活到今天。就是这种声音,就是这种语汇,就是这种腔调,从原始巫觋(xí,男巫师)口中唱出来,从孔子庄子那里说下来,从李白杜甫苏东坡嘴里哼出来,响起在塞北沙场,响起在江湖草泽,几千年改朝换代未曾改掉它。(余秋雨《文化苦旅》之《华语情结》)
材料2 在其他文明故地,近dai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是花费几十年才猜出几个,有的到今天还基本上无法读通。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读通了。
我们现在读几千年的古书,就像读几个喜欢文言文的朋友刚刚寄来的信件,这是其他几种文明都不敢想象的。(余秋雨《千年一叹》之《石筑的〈易经〉》)
材料3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三省之后,不遗余力地推行日语教学,企图在军事占领后开始语言文化的侵略奴役。
我的发现:
参考答案:
Ⅰ中考试题精编
1.(1)有些歌手的文化素养令人堪忧。(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且陈述的理由有一定的道理,均可视为正确。示例:①歌手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因为歌手也是"公众"人物,理应具备起码的文化素质。②对歌手进行综合素质测试是必要的,但所测试的"综合素质"不宜偏难。因为顾名思义,"歌手"就是擅长歌唱的人,评价歌手的主要标准自然是歌唱得好不好。
2.(l)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下降。(2)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阅读量小;二是由于漫画、音像制品不断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引导学生更多地阅读文字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符合题意即可)(3)示例一:当前社会上普遍反映学生阅读能力下降,您认为语文教师(或语文教学)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示例二:面对当前不少学生阅读能力下降的现状,您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来改变这一现状?示例三:在语文教学中,您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好"读图"与读书的关系?
3.(1)宣扬刚正的人格(意思相近即可)(2)主张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思想。(意思相近即可)
4.很多人汉字书写不正确、不规范。
5.(1)浑沌之死 呆若木鸡(2)示例:①墨家思想有利于消除战争威胁,维护世界和平。②墨家思想强调民生,提倡互爱互利,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3)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孟子为代表,重视教化,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要交代清楚)
6.(1)抓住每个主题词特有的意蕴来评述,语言表达清楚,意合即可。示例一:"我们都是一家人",表达出湖南人民与灾区人民手足情深,骨肉相连,共同抗击灾难的情意。示例二:"情系汶川"表达出浙江人民惦记、关注灾区人民,并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的深情。示例三:"血脉相连,众志成城","血脉相连"表达了上海人民与灾区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众志成城"表达了上海人民与灾区人民团结一心,用坚强的意志抗击灾难,夺取最后胜利的决心。示例四:"我们一起走过",表达出重庆人民与灾区人民心手相连,共渡难关的真情。(2)要求:内容合理,情真意切;语言通顺。示例略。(3)示例:材料②引用人物的典型语言作为标题;材料③运用修辞手法,抓住关键信息来拟标题。
Ⅱ专项模拟训练
1.时间能创造价值。(或:时间是无价之宝;历史是无价的。)
2.(1)示例:宽容的人容易成功。 (2)示例: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沙
3.文明的断残不是古代城郭的废置,而是失去对文字的解读能力;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生命的消失,而在于文字的灭亡;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美丽的语言。
2017中考考点梳理十六:专题探究考查
- › 2017年高考总复习古文段翻译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让你的作文成绩多得3到5分——2017年高考前就作文写作给同学们的最...
- › 2017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 2017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亮点试题评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答案解析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新作文:“你是一部书”导写及优秀作文
- › 2017届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tag: 中考 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 ·“颜”与“言”之误,注意八个成语
- ·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 ·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
- ·中考语文易错词语辑录
-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一
- ·《2017辽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背初中
- ·江苏2017中考名句名篇考试范围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一:语音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文字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八:常用实词
- ·中考对联考查导向及复习策略(人教版九
- ·中考新题型-阅读链接题教学案(九年级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苏教版九年级
-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
-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苏教版九年级)
- ·中考议论文解题指导(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中考仿写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人教版九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议论文阅读
- ·2017年中考名著复习(人教版九年级)
- ·中考复习——短文修改专题教案(九年级
- ·2017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
- ·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九年级)
-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访兰》
-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前五讲)(本站收
-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眼中有文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