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2017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点知识清单

2017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点知识清单

浏览次数: 927次| 发布日期:09-25 02:15:12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2017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点知识清单,
   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的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想她怎么美,她就有多么美。

6、用典:

   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7、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

8、对比 :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9、设问:

    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10、比喻:

   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对于比喻,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也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

11、比拟: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通过对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写得新鲜活泼,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东西,并且用船来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淋漓尽致。

1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

13、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者是五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后者是七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律诗中的第二联(三、四句)和第三联(五、六句)都必须是对偶句。这两例完全符合严对的要求,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讲究平仄相对和词语的对仗,所以多用严对。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从上下句在意义上的联系看,对偶基本上有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补相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者由假设关系相连,后者是承接关系。

14、夸张:

    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学龄前儿童都会背诵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15、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上一页  [1] [2] 


2017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点知识清单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诗歌  高考语文  技巧  知识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