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必修)
浏览次数: 18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必修),
1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津卷)
①“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 ,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 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 精妙绝伦
【答案】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般可用作表示爱情的坚贞不渝和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积聚:聚集,于原文语意符合。积淀:聚集沉淀。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中强调的是完善美好。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浙江卷)( )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答案】C。A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胜其烦”,不是不怕麻烦,而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B项也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宛然在目”,不是尽收眼底的意思,而是仿佛在眼前;D项犯了褒贬误用的错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指出类拔萃的人才或英雄人物。C项中的“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重庆卷)( )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答案】C。A.毛遂自荐:比喻自己举荐自己担任某种职务,或承担某一任务。B.猝不及防:突然地来不及防备。C.睚眦必报: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属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D.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2007年高考成语(熟语)试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全国1)( )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答案:B。B、“蠢蠢欲动”感情色彩是贬义,本意原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本句语境是指学生多数选择热门专业,不是做坏事,用讽刺显然不合语境。A、“甘之若饴”也说“甘之如饴”,意思是把它看成饴糖那样甘甜,针对前面“艰苦单调的生活”,转折表现正面肯定,符合语境;C、“沧海桑田”也做“桑田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符合语境;D、“无足轻重”,不足以影响到事物的轻重,用于否定之否定的语境是正确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全国2)( )
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解析]D。[A项望文生义,“等量齐观”,是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的意思。应为“异彩纷呈”。B项张冠李戴,“间不容发”,是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
www.350xue.com
危急到极点。应为“刻不容缓”。C项褒贬误用,“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D项“喜出望外”的意思是,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北京 ) ( )
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泉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解析】D。A项“富甲一方”意为“拥有的钱财在地方上居第一位”,与“超脱于物质利益”构成“相反”的意思,使用恰当。B项“恪尽职守”意为“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与“生前卫士”、“矢志护灵”的语境相符。C项“心有余悸”意为“事情虽然过去,但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项“含英咀华”意为“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不能用来形容“花蕾”,使用有误,为本题正确选项。
4、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津) ( )
①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 ”,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慰。
②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③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 ,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感到疲乏。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啬 轻车熟路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吝啬 得心应手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惜 得心应手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必修)
1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津卷)
①“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 ,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 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 精妙绝伦
【答案】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般可用作表示爱情的坚贞不渝和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积聚:聚集,于原文语意符合。积淀:聚集沉淀。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中强调的是完善美好。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浙江卷)( )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答案】C。A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胜其烦”,不是不怕麻烦,而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B项也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宛然在目”,不是尽收眼底的意思,而是仿佛在眼前;D项犯了褒贬误用的错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指出类拔萃的人才或英雄人物。C项中的“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重庆卷)( )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答案】C。A.毛遂自荐:比喻自己举荐自己担任某种职务,或承担某一任务。B.猝不及防:突然地来不及防备。C.睚眦必报: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属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D.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2007年高考成语(熟语)试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全国1)( )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答案:B。B、“蠢蠢欲动”感情色彩是贬义,本意原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本句语境是指学生多数选择热门专业,不是做坏事,用讽刺显然不合语境。A、“甘之若饴”也说“甘之如饴”,意思是把它看成饴糖那样甘甜,针对前面“艰苦单调的生活”,转折表现正面肯定,符合语境;C、“沧海桑田”也做“桑田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符合语境;D、“无足轻重”,不足以影响到事物的轻重,用于否定之否定的语境是正确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全国2)( )
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解析]D。[A项望文生义,“等量齐观”,是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的意思。应为“异彩纷呈”。B项张冠李戴,“间不容发”,是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
www.350xue.com
危急到极点。应为“刻不容缓”。C项褒贬误用,“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D项“喜出望外”的意思是,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北京 ) ( )
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泉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解析】D。A项“富甲一方”意为“拥有的钱财在地方上居第一位”,与“超脱于物质利益”构成“相反”的意思,使用恰当。B项“恪尽职守”意为“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与“生前卫士”、“矢志护灵”的语境相符。C项“心有余悸”意为“事情虽然过去,但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项“含英咀华”意为“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不能用来形容“花蕾”,使用有误,为本题正确选项。
4、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津) ( )
①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 ”,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慰。
②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③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 ,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感到疲乏。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啬 轻车熟路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吝啬 得心应手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惜 得心应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必修)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2017年高考总复习古文段翻译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让你的作文成绩多得3到5分——2017年高考前就作文写作给同学们的最...
- › 2017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 2017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亮点试题评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答案解析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新作文:“你是一部书”导写及优秀作文
- › 2017届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tag: 高三语文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高考复习资料 推荐
- ·各地高中2017届模拟试题语文熟语1
-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
- ·独门绝技: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
-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案
-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 ·易错字形览表
-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集粹
- ·话题作文“欣赏”指导与例文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高三语文《读本》下册文言文全译
-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教案5课时
- ·2017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文学常识复习专题
-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 ·语言得体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
-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
- ·走进修辞世界(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语言表达连贯(粤教版高三)
- ·高考语文复习之五 虚词的使用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人教版高三必修)
- ·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3
- ·高考作文“十三点”原则
-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压缩语段答题技巧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9
-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 ·必修(二)文言文单元(苏教版高三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