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技能课后的反思
(8)要反思教学是否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 。
课后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一节课下来,教师要养成静心沉思,摸索教学规律的习惯。课后反思应立足于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资料卡片] 未抓住的“机会”
一般来讲,老师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平时上课,特别是执教公开课,都希望学生能按老师的教案设计进展,但有时事与愿违。例如:学生进行“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操作,讨论时,为了使学生顺利得出“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的结论,我直接提问:“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后,球内的空气会怎样?”大多数学生回答“受热”。我正准备交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的结论时,不料一学生举手:“不对。是球的壳受热。”按理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就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但我考虑到时间不充裕,只好提问:“你们同意谁的意见?”很多学生都举手赞同第一种意见,我借机“自下台阶”。但说“球壳受热”的同学仍然不服气。这也难怪,因为学生看到的仅仅是表象,而不知其实质。如果给学生一些时间讨论表象与实质,就不致于使学生产生表象与实质的分歧。
因此,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反思只是手段,其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熊川武,1999)。在实际教学中,不应仅凭借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重复的教学实践,应更自觉地树立反思意识和系统科学的反思行动,开展反思性教学或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理性意义上的反思。“教师的发展意味着变革,而卓有成效的变革没有反思是相当困难的”(Wallace,1991),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实践,其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和改进。
3、课后反思的原则
课后反思需要每位从教者要有对教育的永久的激情,要有真实的教学体验,要由感而发。开展课后反思时,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即:
(1)及时性原则——趁热打铁。
一节课上过后要及时的回忆、反思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思维闪光点,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灵感和感受,并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2)恒常性原则——锲而不舍。
要系统、全面地积累经验升华、凝结,要有大量的课后反思为基础,这就需要老师们要持之以恒,把写教后记像医生写病例报告一样成为一种基本的职业习惯。
(3)简约性原则——言简意赅。
课后反思的要及时记录,但不是写长篇巨著,讲究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要突出重点,捕捉亮点,抓住要害点,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4)探究性原则——格物致知。
记录的课后反思内容和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紧跟教学改革的实践,要与时同拍;
(5)发展性原则——历练升华。
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当我们重复教授同一个内容时,要因材施教,要结合前几次课后反思中记述的情况和感想,科学施教,之后再认真撰写课后反思记录,要不断地教与学的方式上、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上有新的突破。
再者,开展课后反思还要注意与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中提升对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在交流中解决后记中的困惑和疑难,取长补短,双赢共进新课程。
4、课后反思的重要方式——撰写教学后记
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无不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教课资源的开发者;我们的课程教学包括;文本知识(教材)、教师的经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而后的两块知识需要我们的教师及时总结和归纳。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
www.350xue.com ,坚持写教学后记,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鲜活,使时代的春水汩汩地流入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谓反思,实际上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性认识的再认识,就教育工作而言,是对本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教学后记重在思考。教学后记是指教师课后的反思活动,教师在执行了课时计划后,对课上师生的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及时总结,适当地对课堂的成功和失败之处进行梳理,积累教学经验的具体素材,进行凝结升华,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写教学后记重在思考。在课上的教与学的生命律动中,是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即是否很好地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着力;在教学后记中要从教材的挖掘、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师生互动、多媒体使用、问题设置、作业设计等方面挖掘亮点、寻找黑斑,对课上的所思所得、所感所悟,简记下来,日积月累,定有所获。
写教学后记是教师成长的必需。学者毛志成先生曾把教师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大教师,第二层次是好教师,第三层次是教书匠,第四层次是以教谋生者,第五层次是教人误人者。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也包括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都需要我们从教者能达及大教师、好教师的层次,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从一味的摸爬滚打、简单的重复中解放出来,注重教后的提炼总结,唯有此才能使我们进入教学的自由王国的境界。
写教学后记也是实践和认识相统一规律的客观要求。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就是遵循着由“实践——认识——再实践”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螺旋上升“的规律的。课堂教学应该说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带着一颗爱心进行教学实践,及时记录反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感生的体会上升到理论认识再去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才能可能把我们零散的教育之球,穿成精美的教学之链。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大多教师只停留在经验表层的重复,而无理性的凝结和思考,无法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更不用说把宝贵的经验推广于大的范围。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地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撰写教学后记,也称“自省日记”。因此,写教学后记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也可为我们今后的反思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自主提高。
[资料卡片1]
“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剂
[ 作者:武钢十一小 ]
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武钢十一小教导处组织教师学习了处下发的《教学常规评价标准》,并相应地制定了《武钢十一小教学常规评价标准》。除备课、上课、作业反馈等环节外,还把“课后反思”作为评价的专项内容,并分为三个等级。此外,为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对教参的感悟能力,以及对课堂动态生成因素的分析能力,教导处还组织学习了《课后反思“思”什么?》等文章。这一举措,受到广大青年教师的欢迎,他们一致认为,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益的,“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
[资料卡片2]
小谈课后反思益处大
龙涤小学 倪爱华
转眼步入教师工作岗位2有两年多了,在两年多的教学生涯中,反思就是教师对课程实践中蕴含的观念或理论加以系统、全面、深刻地审视、解释、理解、批判和重建,是教师自
我理解、自我超越的过程。那么课后反思便是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出自我批判与重建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我们对课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教师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审视自我超越。可以说坚持课后 反思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特别对于新教师的成长来说它更有不可估量的益处。下面就结合自己两年多来,积极坚持课后反思的一点收获来谈谈感受:
第一,积极坚持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刚开始作为一名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虽然对教学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很难在工作实际中运用自如,比如新课程强调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多研究学生,上课时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而不是一心只盯着教学内容的讲解,这个道理我心知肚明,但是一到课堂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常常是又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起来,跟本下听学生的反应,只是我一个把要说要讲的内容一步下落的讲了一遍,我就认为自己完成了任务,可是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特别累且没有兴趣,于是我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到底是哪里不对,才使得本应很丰富多彩的一堂课上得如此枯燥无味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物理教学技能课后的反思
- 物理教学技能课后的反思
- › 2013年高三物理教学总结
- › 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 › 2013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 ›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总结
- › 2013年度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 › 2013年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物理教学技能课后的反思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物理教学技能课后的反思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物理教学技能课后的反思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物理教学技能课后的反思
tag: 物理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 物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