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产业
www.350xue.com
在分析乡镇企业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可以分四步进行,具体教法建议如下:
首先,教师说出一些有成就的乡镇企业的名字,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由此教师引出什么是乡镇企业?它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使学生对乡镇企业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乡镇企业的开办者是农村中的镇、乡、村、民(农民个人或联合)。它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常用“异军突起”来形容它的发展之快。
其次,把乡镇企业的贡献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由学生总结出它的地位和作用。
乡镇企业的贡献:
材料1:我国199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8%,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是18%,对国家的贡献率是3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出口创汇的1/3来自乡镇企业。
材料2:我国“九五”期间,农村新增劳动力加上现有剩余劳动力一共有2.14亿人,农村只能容纳7700万人,剩下的1.3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1997年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达到18%,保证再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万人。
然后,由学生回答如下调查表
1、你会购买乡镇企业生产的商品吗?
2、你会购买乡镇企业生产的哪些类商品?
3、你避免购买的乡镇企业生产的商品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麽?
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总结出乡镇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资源耗费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显,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低谷阶段。
最后,在前面几步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国农民有三大创举,其中之一就有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之所以“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是因为它适合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它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尤其是加入WTO后,它的弱点将影响它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新的形式,乡镇企业应该如何发展?请学生们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教学难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涉及的时政热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的税费改革;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农民增收等。
教学过程: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比重、相互关系(板书)
我们在经济生活中经常听到三大产业这个概念。
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是哪三大产业?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1、 三大产业的划分(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三大产业分别是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它们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社会大分工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前身,经过资本主义的第一次产业革命逐渐发展成现代工业。第三次,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专门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第三产业。
由此可见,三大产业的划分是根据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划分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缩写的英文,WTO、APEC、CEO、MBA等这些都被大家所熟知。
提问:谁知道GNP和GDP各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它们分别代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两者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其区别在于计算范围不同。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国常住居民(强调NATIONAL)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常住居民,不管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界(强调DOMESTIC)为计算范围,只要其经济活动在一国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都要计算在内。两者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A.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B.两者共有部分,“国民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国民生产总值”
C.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教师强调分析图表、数据是经济学的基本能力,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2、 三大产业的比重(板书)
下面是第一组同学查找的有关我国三大产业在GNP、GDP中所占的比重。(多媒体展示)
三大产业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www.350xue.com 提问:通过这张表格,你能看出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它们在GNP、GDP中的比重表现出来。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三大产业在GNP、GDP中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所占的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三大产业的有关知识。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板书)
要想深刻体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农业。
1、农业的含义(板书)
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用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提问:你认为人类从事的哪些活动属于农业的范畴?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关于农业的基本含义,要深刻把握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劳动方式是人工培养和养殖等特点,这与第二、第三产业存在着显著差别。动植物的生长不仅受其自身生长规律的支配,还受到生长环境的制约,对土壤、水分、气温等外部环境有特定的要求,这就使得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属于“弱质产业”,必须特别予以扶持。农业按生产经营范围分,有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
请看(媒体显示)
广义农业是包括狭义农业在内的五业,即农、林、牧、副、渔,通常被称为“大农业”。其中的副业,乃是相对于“主业”而言。比如“主业”是种植业,那么利用庭院圈养一头猪,两只羊,不能算作畜牧业,栽几棵果树,不能算作林业,挖一口小池塘养点鱼,也不能叫渔业,而只能称之为副业。
我们都知道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人类是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历经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各国的竞争较之从前更加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各国已清楚的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 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仍然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大力发展农业”。这种做法是否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当代中国有没有必要进一步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三大产业
tag: 高一政治教案,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教案免费下载,高中政治教案,免费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