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地理教学高中地理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浏览次数: 58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32 |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标签:地理教学案例范文,http://www.350xue.com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一、选择和编排案例
  
  1、选择案例
  
  (1)案例必须实际:从实际中来,真实、生动,如果是教师自己编写的,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2)案例必须精练:选择的案例数量不能多。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教育理论,不能不加选择大量地罗列案例。只需要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案例。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借助分析少数有代表性的案例,从而得出整体性结论的方法。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收集和列举所有的实际材料,可以抓住几个典型例子加以剖析,从而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
  
  (3)案例必须典型:案例要能代表对象的特点。倘若随手拈来几个案例,则其意义和教育价值就有局限性。典型的案例可能是宏大的事件或名人的经历,也可能是教育实践中的细节。如教师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对学生说:"你认为对的答案都可以讲!"这个案例很简单,但是教师的这种做法包含丰富的教育价值。
  
  (4)案例必须有针对性:应该针对所讲的教育规律、当前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案例。
  
  (5)案例必须有系统性:运用的所有案例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有序地编排。案例整体排列结构的合理化能发挥案例教学法最大的教育功效。
  
  2、呈现案例
  
  案例的呈现既可以放到讲授知识之前,也可以放到讲授知识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块知识时呈现,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呈现。呈现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第二,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黑板上;第三,教师一般地念案例;第四,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中的内容;第五,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第六,教师利用即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其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
  3、分析案例
  
  对于同一个案例,每个学生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有人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有人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去案例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其内部特征以及案例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必然联系。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一条或几条教育理论连接起来。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即使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偏离了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4、评论案例
  
  这是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一般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成绩和不足,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评论案例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www.350xue.com
  二、案例的操作方法
  
  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实际、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案例教学的要求和原则,笔者采用了容易操作的几种方法。
  
  1、案例类比法:在运用课本案例进行教学后,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教师再举出能揭示地理事物、事件本质的案例,让学生简单地分析和总结,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目标内容,强化思维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使学生真正能做到“举一反三”,“以大见小”,融会贯通,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如在下册7.3节中上海港作为案例,由学生讨论、分析其区位的优势和不足后,教师利用投影展示有关海门港的文字、图片,向学生全方位提供各种信息,学生就能很快从中提取各种有效信息,并能效仿上海港的分析思路,从港口的位置、类型、地貌、航道水深、泊位大小、货物年吞吐量、腹地范围、交通干线、依托的城市等方面作比较,并逐步向外延伸,运用已有的储备知识,讲述台州港进出口货物以煤炭、水泥、钢材、废旧电机、化工原料、黄砂柑桔等为主,并就港受台州海潮顶托,易淤塞及受气候影响大,避风条件差等方面的客观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能很好地得出结论:台州港一是航道、泊位、地貌等自然因素限制了其港口的水域和陆域条件;二是由于经济腹地范围小,货物集散数量小,辐射能力弱;三是台州工业生产基础不强,加工能力弱,商品生产有待发展,财政实力欠强等对港口的发展促进作用不大,所以台州港不可能成为上海那样全国最大的港口,但随台州经济的发展,其地位也愈显突出。通过以上类比分析,学生能真正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握问题的实质,缩短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强有力地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能客观、辨证地评价地理事物,同时也培育了科学的人文精神。
  
  2、案例替换法: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材只不过是一种学生学习的材料,它是向学生传递学习目标信息的载体。所以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身边生活和生产的实际,有意识地替换课本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如汽车站的区位问题,可不用北京市长途客运站这一案例,而直接采用椒江汽车站的案例,更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学时先展示“椒江交通略图”,提问:①我们外出旅游往往从哪个地方买票上车?②经过椒江车站有哪几路公交车?③对外有哪些干线道路与椒江站相连接或接近?④这样选择汽车站站址的目的是从什么角度为谁考虑?⑤为什么它原来选址不在椒江区政府的对面或中山路两侧?⑥随着台州市中心区的形成,现椒江车站的位置是否仍然合理?为什么?怎样解决?这样层层推进,学生就会展开热烈的讨论。这不仅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会产生多方面积极的影响。一是激活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人人参与活动过程,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二是变“说教式”为“讨论式”,加强了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三是培养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评价问题。四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最热烈的情感。
  
  3、案例反证法:案例教学中有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可以采用一些反面的事实材料,组织教学,证明课本中表达的地理原理和规律,显得更有说服力。如工业区位的选择问题,笔者采用了椒江治污“围剿战”这一案例:椒江化工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有67家大中小型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外沙、岩头,也有部分企业仍留在城区(如海正药业的部分车间)。这些企业每年向国家和地方上缴十几亿的税收,已成为椒江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今年3月市、区两级政府强制责令15家企业立即停产,2家限期停产,还有10家被列入限制治理。初步估计椒江一年产值将损失2亿元以上。市、区政府为何痛下壮士断腕决心呢?学生获得上述信息后,立即作出反应:污染太严重。笔者就抓住这个结论作为切入口,紧追猛问:①从椒江化工企业的区位因素看,是属于什么指向型工业?②为什么海正集团的部分生产车间仍留在城区中心?③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主要排放了哪些污染物?产生哪些危害?④远在城郊的外沙,岩头化工企业为什么也会给椒江城区带来大气污染?⑤化工生产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影响了当地哪些产业的发展?⑥为什么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化工企业的整治无此强烈的呼声呢?⑦这些企业在发展生产时,只注重了什么效益而忽略了什么效益?⑧市、区政府“忍痛割爱”要求部分企业停产是否其最终目的?为什么?⑨你想想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具体有哪措施?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证明了椒江化工行业的劳力廉价的区位优势已逐步削弱,而环境和生态效益要求逐步在提高,工业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培养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全面分析工业区位,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不合理的工业区位不仅污染了环境,影响了居民生活,破坏了生态,结果不但不能创造经济效益,最终也直接危及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而呼起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工业规划和布局并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更能深刻地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现实效果和意义。
  
  4、案例调查法:新大纲和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中,把社会调查作为一项基本内容来要求。笔者认为被调查的对象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所以做好社会调查活动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任务。在学生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后,组织学生去椒江食用菌基地调查考察,要求每个学生不能作为一个参观旅游者的身份去,而是作为一个学者的身份去考察,注意观察和询问,并设计了如下问题:①食用菌和药用菌基地生产的对象是什么?②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要素有哪些?对这些要素是如何进行改造利用的?③生产中投入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④培养基和栽培土壤利用后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⑤这种生产方式与一般的田间蔬菜种植相比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称为“白色农业”?它是否属于“生态农业”?⑥这种生产为什么称为“工厂化生产”?⑦推广这个基地的生产模式有何现实意义?这种调查是课本和课堂教活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论断。培养了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调查访问、人际交流和动手记笔记的能力,拓展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感受,结论让学生去总结的开放性教学,并有利于学生对现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1] [2]  下一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教学  课程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地理教学案例范文,地理教学 -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