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
浏览次数: 63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说明文阅读
标签: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大全,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www.350xue.com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
一.说明文文体知识综述
说明文的类型: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说明文。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 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说明的顺序:
?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说明的方法 :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说明文采用的怎样的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读者的喜好灵活选择。阅读时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说明的方法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据: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
? “总(概说)——分(具体)”式
? “总——分——总”式
? “分——总”式
? 并列式
? 递进式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多数是对事物进行科学说明,因此说明的语言必须准确、周密。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二. 解题策略与方法
考点精析
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准确概括中心意思。
2.把握文章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看出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概括层意。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3.语言准确性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阐述;对复杂句子、特殊句子、重要句子的意义能结合语境具体理解;能够发现文中的语病,找出并加以修改。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考点精析
4.辨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
考点精析
6.考试选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目前主要是对科技说明文的考查,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
解题指导 :
第一步:粗读文章
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划出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解题指导(精读)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的对象或道理
阅读事物说明文,首先把握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要“三看”——看题目;看首段;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其次通读全文,了解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一般要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A、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B、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C、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抓住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还要弄清作者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3.理清顺序和结构、中心
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4.把握方法
阅读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5.体会语言
A、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答题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说明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B、同义词的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第三步:针对考题细读文章是指联系试题,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来再读文章。力争回答问题时,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信息提取要恰当。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
备考策略 :
? 第一,立足能力技法试题,稳拿基本分数。对于说明文基本解读能力和说明技法的考查,复习时要注意归纳规律,增强理解分析能力,真正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 第二,注意科学素养试题,拿到发展分数。对于这些开放性试题,复习时关键要拓展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发表独到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说明文阅读精练
(一)
1979年5月,美国和瑞典科学家合作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告“动物脑移植成功”。他们把9只雄大鼠的大脑深处一块叫黑质的结构破坏掉,大鼠们便不由自主地兜起圈子来。然后,取胎儿鼠的黑质组织,注填进这些大鼠脑的缺损处。4个星期后,大鼠的跑圈运动大大减少,其中有5只减少了70%。9个月后,通过组织荧光显影检查,发现植入的黑质组织,不仅完好地在脑中存活下来,而且还生长和延伸到周围的脑组织中,连任何病理性瘢痕都没有留下。接着,他们又用75只大鼠重复实验,获得了相同结果。对此,研究者十分惊讶:大鼠的免疫系统竟没有排斥掉这块脑中异物,而把它占为己有了。
动物脑移植的实验成功,引起了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纷纷转向这个课题,短短几年内,已经果实累累。
例如有一只大鼠,因脑垂体不能产生抗利尿激素,患了先天性尿崩症,移植了一块从下丘脑取得的能产生这种激素的脑组织,尿崩症减轻了。更令人振奋的是1982年5月,瑞典卡罗琳斯卡医院首先向人脑做组织移植,迈出了新的一步。病人是一名严重的帕金森氏病的男性患者,他肌肉僵硬,手足震颤,动作缓慢,表情呆板,非常痛苦。科学家们取他一侧肾上腺髓质的三分之二的组织,移植到大脑的尾状核附近。因为,肾上腺细胞能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弥补了原脑的缺陷,手术后,患者症状有所减轻。
我国近年来也开展了脑移植的研究工作,例如贵阳医学院从1981年底开始采用脑移植术纠正大鼠的“转圈运动”,已赶上世界新潮流。
今天的科学已能把你的肾脏归我所有,但是,明天的科学一旦把你的大脑移植给我,那时,我还是我吗?
1. 第1段中“占为己有”在文中的意思是 。
2. 从第1段中可以看出,动物脑移植的最大障碍是 。
3. 第4段“赶上世界新潮流”中为什么用“赶上”,能否换成“超过”或“领先”?请在文中找出事实依据。
4. 本文在说明动物脑移植时主要运用了 和 两种说明方法。
5. 从全文看,动物脑移植的植入物来源,目前可以从其他同种动物的胎儿脑、 、
三个方面入手,其中取自 的植入物进行人类的脑移植遭到非议,患者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
一.说明文文体知识综述
说明文的类型: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说明文。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 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说明的顺序:
?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说明的方法 :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说明文采用的怎样的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读者的喜好灵活选择。阅读时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说明的方法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据: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
? “总(概说)——分(具体)”式
? “总——分——总”式
? “分——总”式
? 并列式
? 递进式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多数是对事物进行科学说明,因此说明的语言必须准确、周密。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二. 解题策略与方法
考点精析
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准确概括中心意思。
2.把握文章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看出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概括层意。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3.语言准确性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阐述;对复杂句子、特殊句子、重要句子的意义能结合语境具体理解;能够发现文中的语病,找出并加以修改。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考点精析
4.辨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
考点精析
6.考试选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目前主要是对科技说明文的考查,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
解题指导 :
第一步:粗读文章
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划出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解题指导(精读)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的对象或道理
阅读事物说明文,首先把握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要“三看”——看题目;看首段;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其次通读全文,了解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一般要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A、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B、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C、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抓住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还要弄清作者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3.理清顺序和结构、中心
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4.把握方法
阅读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5.体会语言
A、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答题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说明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B、同义词的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第三步:针对考题细读文章是指联系试题,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来再读文章。力争回答问题时,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信息提取要恰当。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
备考策略 :
? 第一,立足能力技法试题,稳拿基本分数。对于说明文基本解读能力和说明技法的考查,复习时要注意归纳规律,增强理解分析能力,真正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 第二,注意科学素养试题,拿到发展分数。对于这些开放性试题,复习时关键要拓展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发表独到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说明文阅读精练
(一)
1979年5月,美国和瑞典科学家合作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告“动物脑移植成功”。他们把9只雄大鼠的大脑深处一块叫黑质的结构破坏掉,大鼠们便不由自主地兜起圈子来。然后,取胎儿鼠的黑质组织,注填进这些大鼠脑的缺损处。4个星期后,大鼠的跑圈运动大大减少,其中有5只减少了70%。9个月后,通过组织荧光显影检查,发现植入的黑质组织,不仅完好地在脑中存活下来,而且还生长和延伸到周围的脑组织中,连任何病理性瘢痕都没有留下。接着,他们又用75只大鼠重复实验,获得了相同结果。对此,研究者十分惊讶:大鼠的免疫系统竟没有排斥掉这块脑中异物,而把它占为己有了。
动物脑移植的实验成功,引起了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纷纷转向这个课题,短短几年内,已经果实累累。
例如有一只大鼠,因脑垂体不能产生抗利尿激素,患了先天性尿崩症,移植了一块从下丘脑取得的能产生这种激素的脑组织,尿崩症减轻了。更令人振奋的是1982年5月,瑞典卡罗琳斯卡医院首先向人脑做组织移植,迈出了新的一步。病人是一名严重的帕金森氏病的男性患者,他肌肉僵硬,手足震颤,动作缓慢,表情呆板,非常痛苦。科学家们取他一侧肾上腺髓质的三分之二的组织,移植到大脑的尾状核附近。因为,肾上腺细胞能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弥补了原脑的缺陷,手术后,患者症状有所减轻。
我国近年来也开展了脑移植的研究工作,例如贵阳医学院从1981年底开始采用脑移植术纠正大鼠的“转圈运动”,已赶上世界新潮流。
今天的科学已能把你的肾脏归我所有,但是,明天的科学一旦把你的大脑移植给我,那时,我还是我吗?
1. 第1段中“占为己有”在文中的意思是 。
2. 从第1段中可以看出,动物脑移植的最大障碍是 。
3. 第4段“赶上世界新潮流”中为什么用“赶上”,能否换成“超过”或“领先”?请在文中找出事实依据。
4. 本文在说明动物脑移植时主要运用了 和 两种说明方法。
5. 从全文看,动物脑移植的植入物来源,目前可以从其他同种动物的胎儿脑、 、
三个方面入手,其中取自 的植入物进行人类的脑移植遭到非议,患者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7年中考复习建议
- › 备战2017中考语文古诗文文学常识之古诗词中的用典
-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立意
- › 白侯之贤 阅读答案(2017浙江衢州中考语文试题)
- › 杨震字伯起 阅读答案(2017四川凉山中考语文试题)
- › 鸣机夜课图记 阅读答案(2017扬州中考语文试题)
- › 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 阅读答案(2017武汉中考语文试题)
- › 去远方 答案(2017年江苏盐城中考语文试题)
- › 2017年中考语文对联、广告、标语试题及答案
-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点题
-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语言
-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布局
-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选材
tag: 中考语文 说明文 初中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大全,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说明文阅读
栏目导航
初中说明文阅读 推荐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1-14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答案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
- ·中考语文现代说明文阅读掌握5大技巧
- ·中考语文课外短文阅读训练参考题集1
- ·中考语文课外短文阅读训练参考题集2
- ·中考语文阅读题型及答题策略(三)
- ·中考语文阅读题型及答题策略(五)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题(45篇)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过关小检测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5套)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题汇集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求同辨异 比较阅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擅用修辞 理解作
-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法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松毛虫能预测天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意大利蟋蟀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 我设想的北京奥运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 奥运会开幕式的畅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 我心中的北京奥运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 29届奥运会开幕式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 昕翰看奥运(三)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入情入理 品析人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汇总2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