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文学常识迷离神秘的《春江花月夜》

迷离神秘的《春江花月夜》

浏览次数: 68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文学常识
标签:文学常识大全,初中文学常识,http://www.350xue.com 迷离神秘的《春江花月夜》,

  作者:温儒敏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660—702)的名作。一看这首诗的名字,就让人有些迷离陶醉。这首诗原是依乐府“清商曲辞”之“吴声歌曲”的调式而作,音乐性很强,当年是可供颂唱的。读这首诗不要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念头。让我们先读一遍,有些字词一时不太了解也不要紧,一气呵成读下去就是了。边读边想象那些美妙的画面,慢慢沉浸其中;注意那种节奏和韵律,这是可以帮助你进入状态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落月摇情满江树。

  什么感觉?春江花月夜的浩瀚幽邃、恬静多彩,太美了。在朦胧的诗意中,是否又感到某种相思之情以及对人生宇宙奥秘的遐想呢?是否不知不觉就让心变得有些柔软?读诗第一步是不需要明白的分析的,有感觉就好,是那种整体印象。如果已经获得整体印象,接下来,就可以稍作分析了。

  诗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段,写明月照耀下的春江、花林景色以及诗人的联想和感受。接着第二段,从“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送流水”,集中而且更细致写“江”与“月”,此时约略已有旷远渺茫之感,开始联想到岁月与人生。第三段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捣衣砧上拂还来”,是寂寞凄清之境,旷远的联想回落到具体的思念,无论写白云、玉户、妆台等等,都可以感触到思妇那种无法排遣的离愁。最后一段,从“此时相望不相闻”到“落月摇情满江树”,转入一种略带迷离的幻觉之中,一会儿“愿逐月华”,想象能随着月光去观照远方的亲人,一会儿又意识到即使鱼雁传书也是不可能的。唯有想起昨夜梦中落花,倍感岁月不居,此时愈加恍惚,似乎看到纷乱的离情化为残月余辉,布满江边之树。

  全诗从春江明月开篇,到雾中残月收拢,诗情随着“月”在一夜之间的升落而起伏变化,都是“月”,又都是“有我之月”,情景交融之“月”。其实何止是“月”?也包括月光覆盖下的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这一切组成了春江花月夜的清幽意境,这一切都因为有了迷人而变幻的月色而显得朦胧、神秘。一切都那样美,连离愁哀怨也都因为“月夜”而变得那样动人和美丽。特别是面对宇宙自然的美时,所触发的联想是旷远而惆怅的。在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与人生的短暂相互对比中,不禁抒难免就有这样的感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月夜的朦胧美景因这些富于哲理的思索而增添某种神秘,诗情不再是卿卿我我,而变得深沉、幽邃,虽凄凉伤感,却又不消沉颓废。整首诗的格调是崇尚美,而且是“大美”的。

  诵读这首诗会感觉其调式非常顺畅上口,其中有多次换韵,反而强化了节奏感与音乐感。这里真的很能欣赏到古典诗歌音韵之美。另外,诗中写到的景物很多,有目不暇接之感,但这些景物都和“月”有关,都灌注有浓厚的情思,一个一个画面迭出,营造一种迷离神秘的意境。读起来好像无需细加辨识何物,只是要这种这种迷离神秘,这种悠扬婉转,也就够了。这种非常注重乐感的类似咏叹的方式,让我们领略到唐代诗歌特有的神韵。

  这个世界太嘈杂了,难得有时静下来,回到内心。这时若能读一读《春江花月夜》这一类诗作,就真是一种享受呀!


迷离神秘的《春江花月夜》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中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大全,初中文学常识,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