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评卷
4.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如第13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坚强面对才能塑造完美记忆。这样的答案与问题“划线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种什么心理”不一致,显然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而在学生的答案中因审题不清、表述不准确而出现的错误比比皆是。
以上出现的问题其实也是现在阅读理解题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文本
文本是语文的根本,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文本咀嚼品味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应把学生引向课文,让学生养成答题时以文本为依据、紧抓住文本的好习惯。
2.多元而有界
在学生的答案中,出现很多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答案,我想这与现在的阅读提倡多元拓展是分不开的。但文章在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打上了作者的烙印,首先读懂作者的思想是很重要的,而我们的多元阅读也应该是合理的、有依据的。所以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多元阅读。
3.注意规范表达
阅读理解题也应该是有答题的规范的,如审题抓住题干、表述准确简洁等,这应该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在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问题中逐步的训练起来的。
www.350xue.com
情况概述:
第14、15题分值6分,整体得分率58%左右。
第14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发挥想象能力,填写一段文字。考生大多能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填写,答题的思路大多为:树木受到伤害——顽强地生存——形成坚硬的木节。得分率为60%。
第15题为填表题。第一空要求根据提供的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填写相对应的句子;得分率相对较高;后两个空要求填写两个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得分相对较低。此题的得分率为57%左右。
典型案例:
第14题:
(1)正确答案内容要点为:树木经受自然界风雨的吹打、大雪的压迫,导致受伤仍坚强不屈,倔强挺立。还有可以从人对树的破坏切入,再写到树的坚强、形成坚硬的木节。
如:“狂风过后,树看着自己流着“血”的身体,一阵阵痛楚涌上心头,但小树忍着伤痛挺立着。不久之后,伤处坚硬如铁。”
考生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地表现了经受磨难后的小树的坚强形象,很好地切合了文章的语境,与上下文融为一体。
相当一部分考生只写其受到的伤害,没有写木节的形成,造成失分。很多答案的语言的形象性及通畅性不够。
如:“有些人在树上狠命地用刀砍着、刻着、在树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树仍然活着。不久,有农民把它砍倒了,做成了锄柄。”
部分考生未能很好地阅读文章,对木节形成原因未作很好的理解,思路混乱,按照“树被砍断了,留下树桩,形成木节”思路作答,或者写树木被砍下,做成锄柄,后来形成木节。
还有考生对文章主题理解不清,由此,写成了保护环境、保护树木的抒情片断。
2、第15题:
第一个填空的答案要点为:(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对原句稍作改动不扣分,但有部分学生把整个小节作为答案,甚至范围更大。改进表格下两句的句子特点,句子过多显然有“撒大网”的嫌疑。
第二个填空的评分要点是要扣住“纯正的农人必须经过抗争和磨难,才能成长成熟,才能看穿苦难和贫穷”。关键是要强调磨难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或者磨难的意义所在。
如:“人只有经受磨难,才能真正地成长成熟”,“只有这双眼睛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成长必须经历磨练,才能获得成功”,“这茧子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磨练农人的性格”。
有偏差的答案:“这句话反映了农人的贫穷和苦难”;“茧子是农民苦难和贫穷的象征”。
第三个填空要着重谈磨难对“我”的影响。
如:“眼睛告诉我要更加坚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锄柄的疤痕始终激励我要经历磨难,充实人生。”
典型错误:所写的对象发生了偏移,就木节写木头,如:“木节使木头更坚硬”
评价分析:
第14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全面地考察了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答法上关键是在结合文章的语境,尤其是联系上文中有关内容,围绕木节的形成过程,合理发挥想象,清晰完整地回答。
第15题侧重于文意的理解,关键是准确理解“眼睛”的象征义,只有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更好地完成本题。同时注意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表格中所示例的语句内容和形式特点,准确地回答。
反思建议:
要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不要用一些对象不明、语法错误的句子完成表述题或语段写作。另外要字迹清晰,卷面整洁。有些失分就是因为看不清楚造成的。
句子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联系文章有关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不要作脱离文章,天马行空式的解答。如14 题,很多学生写道木节的形成是由于树木被砍断了形成的,但联系上文有关木节的描写文字,应为树木遭到摧折,而不是拦腰截断而形成的。
常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评卷
tag: 中考语文 常州市 初中综合同步辅导,初中其他教学参考,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初中综合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唐睢不辱使命—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拨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童话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简爱赏析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戏剧
-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古书
-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作家作品并称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之文言基础知识
- ·初中语文手册之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翻译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寓言
- ·初中语文基础作品人物知识
-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登岳阳楼译文
-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成功励志故事
-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哲理小故事
-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生活感悟
- ·初二语文上册文学常识的基础知识点
- ·初中语文易用错的成语知识积累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红楼梦
-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题及答案(1)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之句子间的关系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中国文学之最
- ·R-N韹噀鶺@x鍂茓KN讒錝N讒篘
- ·初中语文古人的称谓基础知识
- ·初中语文句子翻译的基础知识手册
-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基础知识
-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现代文体(2)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 ·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