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教参:岳阳楼记
岳阳楼的扩建、定名和声名远播,始于盛唐张说。张说(667—730),字道济,又字说之,洛阳人。历仕唐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武后时因忤权贵,流配钦州(今广西钦州)。玄宗时,召为中书令,封燕国公,后罢为相州(今河北成安、广平等地)刺史。开元四年(716)贬守岳州。此时张说饱经风霜,年近半百,乃借扩修岳阳楼,以寄情销愁。竣工后,因其在天岳山之南,遂定名为岳阳楼。楼成之后,张说“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不久,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著名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宋庆历四年(1044)滕宗谅谪守巴陵,岳阳楼又为之改观。滕宗谅(991—1047),字子京,河南府(今洛阳)人,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曾擢天章阁待制。因其负才尚气,崇尚改革,故屡遭谪徙。庆历三年,因遭诬陷而被降知岳州。在任三年后,调苏州,卒于任所。滕子京虽愤郁满怀,却励精图治。在岳阳迁建文庙,维修南湖紫荆堤,并筑偃虹堤,以防止洪水冲击岳阳楼。欧阳修写《偃虹堤记》赞之。而他最大的功绩,则是继张说之后又重修了岳阳楼。他以张说为表率,寄情托志于土木之中。故“郡寮禀落成之日,子京云:‘落其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明《岳州府志》)。新楼增其旧制,刻历代名人诗赋于其上,并于楼北建燕公楼,专祀张说。滕子京犹觉不足,以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于是请名家作《洞庭晚秋图》,连同亲拟《求记书》一并寄好友范仲淹。范欣然命笔,遂有《岳阳楼记》传颂千古。
岳阳楼后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1880)再建。为三层、四柱、纯木、飞檐,其盔顶为我国古建筑中所少见。现建筑为1983至1984年按历史风貌重修。同时改建了周围“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四座牌坊,刷新了“怀甫”、“三醉”、“仙梅”三座辅亭。楼内陈设也有所充实。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此楼旧貌依然。
(选自段宝林、江溶主编《中国山水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五、唐人写岳阳楼的著名诗篇
①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②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③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六、岳阳楼名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清代窦撰
去老范一千年,后乐先忧,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太湖八百里,南来北往,孤帆曾作画中人。
──近代易实甫撰
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
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
──现代杨度撰
七、《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八年级下教参:岳阳楼记
- › 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
- ›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 › 八年级下册语文句子翻译基础知识大全
-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文学常识
- › 八年级下教参:岳阳楼记
- › 八年级下教参:醉翁亭记
- › 八年级下教参:满井游记
- › 八年级下教参:诗五首——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
- › 八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献给母亲的歌
- › 八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科海泛舟
- › 教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 八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 › 八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背起行囊走四方
- › 教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tag: 岳阳楼记 八年级下同步辅导,八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八年级下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八年级下教参:岳阳楼记
- ·八年级下教参:醉翁亭记
- ·八年级下教参:满井游记
- ·八年级下教参:诗五首——行路难、茅屋
- ·八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
- ·《饮酒》三题|陶渊明
- ·八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
- ·教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八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八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教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八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抓住文脉,熟读成诵——《岳阳楼记》和
- ·八年级下教参:旅鼠之谜
- ·八年级下教参:五柳先生传
- ·八年级下教参:列夫·托尔斯泰
- ·八年级下教参:再塑生命
- ·八年级下教参:雪
- ·八年级下教参:雷电颂
- ·八年级下教参:短文两篇——日、月
- ·八年级下教参:海燕
- ·八年级下教参:组歌(节选)
- ·八年级下教参:我的母亲
- ·八年级下教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 ·八年级下教参:大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