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参
一 诵读提示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
二 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
2.内容大意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
第二节。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康桥对诗人的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参照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见《语文读本》第三册),可知这所谓“榆阴下的一潭”即指拜伦潭,在康河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那榆树浓明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
第五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了,他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竟无法追回,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
三 鉴赏要点
1.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
www.350xue.com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
2.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
3.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
再别康桥教参
- › 《再别康桥》赏析
- › 爱眉小札·日记|再别康桥|徐志摩
- › 胡适《追悼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
- › 再别康桥教参
- › 关于《再别康桥》
- › 爱眉小札·书信|再别康桥|徐志摩
- › 陆小曼悲剧之浅思|再别康桥|徐志摩
- › 张幼仪|再别康桥|徐志摩
- › 另眼相看陆小曼|再别康桥|徐志摩
- › 《再别康桥》教学一得——让学生在“唱”中学诗词
- › 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
- › 《荷塘月色》与《再别康桥》比较谈
- › 《再别康桥》中的比喻艺术
- › 陆小曼照片珍藏|再别康桥|徐志摩
- › 《人间四月天》人物介绍|再别康桥|徐志摩
- › 《再别康桥》中的“轻轻”与“悄悄”
tag: 再别康桥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名人爱花 各有所好|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 ·《采桑子·重阳》写在上杭|毛泽东|采桑
- ·《再别康桥》赏析
- ·徐志摩的故事
- ·毛泽东与大跃进
- ·爱眉小札·日记|再别康桥|徐志摩
- ·伟人垂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徐志摩的故居
- ·谢冕评徐志摩的诗
- ·胡适《追悼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
- ·再别康桥教参
- ·关于《再别康桥》
-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 ·生命的信仰者 -----谈徐志摩
- ·杜甫的思想與品格情懷
- ·李可染钟情《万山红遍》·收藏界热门话
- ·《鸿门宴》历史背景
-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表现特点
- ·《闻一多名作欣赏》·春寒
- ·《闻一多名作欣赏》·雨夜
- ·闻一多新诗理论的现代性
- ·聞一多現象
- ·《闻一多名作欣赏》·剑匣
- ·《闻一多名作欣赏》·幻中之邂逅
- ·《闻一多名作欣赏》·西岸
- ·徐志摩名作欣赏《印度洋上的秋思》
- ·《闻一多名作欣赏》·雪
- ·《闻一多名作欣赏》·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