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刘禾的话语霸权|阿Q正传|鲁迅
其实,某一语汇的内涵,既可能随机滑动、随境而变,亦可能相对固定,这完全要靠对具体的语义和语境分析。对此,深谙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刘禾来说,当然不会不懂。那么,她为什么屡犯这样“太不学术”的错误呢?除去自恃话语优势外,我想,更重要的原因还来自她反对殖民话语霸权的民族的甚或阶级的“觉悟”。基于某种“崇高觉悟”而丧失科学立场歪曲客观真理的事情,在当代中国学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大跃进时代,著名的科学家不曾论证的过小麦亩产万斤的科学性吗?刘禾不过是晚近的典型而已。
谓予不信,请看如下更典型的例证。
刘禾是以垮语言研究和写作著称的,这种语际研究书写的好处,就是避免误读误释。正如刘禾所说,本源语言到了译体语言中,难免会生出新意。每当看到中国学者拿着汉译文本进行比较文化考证研究,并得出“人文”、“人本”、“人权”等西方思想中国古已有之的结论时,我就悲哀莫名,为中国学术的前途,也为那些荒诞考证所浪费的学术生产力。因此,我对刘禾的语际研究方法极为赞赏。但问题是,恰恰刘禾自己,在这同一篇文章中,却悖逆自己的主张,偏偏拿“不透明”的“译文”大作“翻译”文章!
刘禾是以的《中国人的素质》为例,批判所谓的国民性神话论的。这一理论的要害,是为西方殖民者制造侵略舆论。于是,她引用了《素质》如下一段译文:“为了改革中国,性格的本源必须被伸入和净化,良心必须登上宝座,不能像日本的天皇一样,被幽禁在宫殿里。”这段译文,似通非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我便找来秦悦译本对照,这段话是这样的:“要改革中国,就一定要在素质方面追根溯源,一定要在实际上推崇良心,不能再像几位日本天皇那样把自己囚禁在皇宫里。”(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293页)两相对照,再结合前后文,意思便很明白了,即明教士主张用推崇(基督教的)良心来提高国民素质,改造中国。他认为中国所有的新生活需要,“只有基督教文明,才能永恒而又完整地给以满足。”无论怎样理解,都未脱离其传教宗旨。
但刘禾是怎样解释的呢?“他的动词可以轻易翻译成帝国主义行动:伸入即侵入,净化即征服,登上宝座即夺取主权。”如此“轻易翻译”,真令人瞠目结舌、不寒而栗!这已经不是牵强附会,而是随心所欲,指鹿为马了。撇开刘禾这里两重翻译(字面与暗示)的对错不论,百年前的明恩溥根本就无需这样说话。当其时,西方列强的政治与军事霸权在手,该书又是在美国出版,谁敢限制他的言论自由呢?反过来说,这明恩溥如果要靠这种春秋笔法来隐晦地表达其真实意思的话,他又何来殖民话语霸权呢?因此,在这里表现出话语霸权的还刘禾自己!人们要问,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如果我们不怀疑刘禾学识的话,那么,答案就只要一个,就是从后殖民批评出发,她太需要揭露传教士“狼子野心”的证据了!
我自然想到了文革语言。文革时,我还是高中生,但这种无限上纲、“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话语霸权术,却无师自通,并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老师。今天,看到后文革时代成长且学成于美国的刘禾,竟然也如此娴熟地操作起这种话语霸权术,非要将百年前的明教士置于死敌不可,恐惧之余,便只能感慨系之了。以颠覆百年传统话语为己任的刘禾,自己却没有跳出用王权反王权,用霸权反霸权的中国千年传统文化怪圈。何以至此呢?愿高人赐教焉。
(杨曾宪)
(《文艺报》12月12日发表,题目为《究竟是谁的话语霸权》)
质疑刘禾的话语霸权|阿Q正传|鲁迅
tag: 鲁迅 阿Q正传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