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2017年3月)
浏览次数: 97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2017年3月),
19.文章中“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中加点的“我”应如何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写“走近芦苇”,抒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其中多次提到“泥土”,试分析文章中作者写泥土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篇以芦苇为题材的文章,但它不仅仅写芦苇,而是既写芦苇又写人生,写与芦苇的对话,揭示生命的意义。
B.第二至四自然段对芦苇的称谓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这样写的目的是便于作者抒发感情。
C.“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就是在困难来时,要接受它,听凭它摆布,顽强地固守自己的本质。
D.“枯叶在风中呜咽”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芦苇在寒风中的神态描摹得形象逼真。
E.文章意在告诉人们,以芦苇“笋尖”为代表的新生事物代替以枯老芦苇为代表的旧事物是历史必然,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 答:( )( )
六、(12分)
2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语句,正确的语序是(2分)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可防、可控的。_______如发现可疑情况,要早报告,早处理,确保病情不扩散。
①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要做好外堵工作
②如对饲养的禽类进行免疫,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等
③坚决防止外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
④同时还要做好内防工作
答:___________
23.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组成一个语序恰当,结构整齐的语段。(4分)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最懂得微笑。人类的微笑构建和平,_________,_________,自我的微笑净化心灵。一个不会微笑的人,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24.目前,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清晰、得体,好的手机短信还要富有文采。假如你在世界青少年科技创新小发明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请你拟一则发给你的老师或父母的内容为报告喜讯、表示谢意的手机短信,字数在30-50个之间。(正文中不写称呼)(6分)
发给______(横线上填写“老师”或“父母”)的短信
□□□□□□□□□□□□□□□□□□□□□□□□□□□□□□□□□□□□□□□□□□□□□□□□□□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屈原将爱国的赤诚寄寓于“香草”,陶潜将孤傲的品性寄寓于“菊花”,于谦将正直的追求寄寓于“石灰”……一个有着积极追求的人,往往有着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物象。
这则材料谈到了“人生寄寓”的话题,它引发你联想到什么呢?请以“人生寄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年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4.3
一、(18分,每小题3分)
1.C(A皑一ái,其余都读kǎi;B袂一mèi,其余都读jué;C都读zhǐ;D湮一yān,其余都读yín)2.D(A“污”应为“诬”。B“园”应为“圆”。C“慧”应为“惠”)3.D(“景致”不能受“旅游”修饰。“冲击”用于一方对另一方。“相对”是“比较”之意,“相应”是“呼应”之意)4.C(A两个问号应为逗号。B分号应为逗号。D括号内的句号应去掉)5.B(A感情色彩错;C“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D“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原意是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去了。后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6.B(A.重复赘余。C.主语残缺。D.搭配不当)
二、(12分,每小题3分)
7.A(B赤潮指海洋中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C赤潮的形成并不需要三者共同结合。D“绿色”错)8.C(原文未提及远洋运输“提高海水温度”,同时“使某些有害藻类传播太快”也不妥当,应为“广泛传播”)9.A(B光、温度、盐度等属于辅助条件;C“必然”错,原文是“概率越来越高”;D“一旦……就……”太绝对,“大批”“引起人类中毒”也不准确)10.D(A以偏概全,“远洋轮船”只是原因之一,“随意排放”也不准确;B“毁灭性灾难”错;C并不是海洋中所有的藻类生物都有毒)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B(恨,遗憾)12.C(“襄子乃数豫让曰”中“乃”相当于“于是,就”。“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中“乃”相当于“才”)13.D(①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③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⑤是襄子劝豫让的话)14.C(“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事范氏和中行氏,却没有名气。离开他们以后去侍事智伯,智伯非常尊敬宠爱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掉了智伯,然后瓜分了他的土地。豫让逃到了山中,说:“唉,志士应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应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智伯,那么我的灵魂也不会渐愧了。”于是就改变姓名扮为囚犯,进入宫中清扫厕所,暗藏匕首想这样来刺杀襄子。襄子上厕所,心中悸动,便抓住并审问清扫厕所的囚犯,原来是豫让,豫让暗藏兵器,说:“想要替智伯报仇!”襄子的手下想杀他。襄子说:“他是一个忠义之人,我小心躲避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代,可他的臣子想为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终释放并让他离去。
过了不久,豫让又以漆涂身使身体生疠,吃炭使自己声音嘶哑,让自己的相貌不被人认出,到集市上行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走路时遇见了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认出他,说:“你不是豫让吗?”豫让说:“是我啊。”他的朋友对他哭着说:“凭着你的才能,托身侍奉襄子,襄子一定能亲近宠爱你。宠幸你,你就干你想做的难道会不容易吗?你何必竞摧残身体损伤面貌,想这样找襄子报仇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托身侍奉别人,再想杀死他,这是怀有二心来臣事主人啊。再说我所做的本来就是极难之事啊!然而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借它来让天下那些身为人巨却怀有二心的人羞愧啊。”
分手以后不久,襄子出行的时候,豫让埋伏在襄子经过的桥下面。襄子到了桥上,马惊了,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派人去问,果然是像让。于是襄子就责备豫让说:“你不是也曾巨事过范、中行氏吗?智伯全都灭掉了他们,可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臣事智伯。智伯也已经死了,而你为什么惟独为他如此深切地报仇呢?”豫让说:“我臣事范、中行氏,他们都像一般人那样的对待我,所以我也像一般人那样地去对待他们。而智伯像国士那样地对待我,所以我也像国士那样地去对待他。”襄子喟然长叹哭泣着说:“唉,豫让!你为智伯报仇,忠义的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做这样的打算,我不会再放过你了。”让士兵围住他。像让说:“我听说明智的君主不会遮蔽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去死的品德。前面你已经宽恕了我,天下的人没有不称赞你的贤德的。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服罪接受惩罚的,然而我只想请您脱下衣服来,刺击你的衣服,这样来表达为智伯报仇的心意,就是死了我也不会遗憾。这不是我所敢奢望的,只是对你说出我的心里话吧!”于是襄子深深地被他的忠义所感动,就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多次跳起来刺击衣服,说:“我可以到黄泉下报答智伯了!”就用剑自杀了。
四、(18分)
15.(8分)(1)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2分,每标对2处得1分)(2)(6分)①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3分,“向”1分,“启”1分,“愿不泄也”1分),有涉过水沟偷盗他竹笋的人,元琰就伐木造桥来使他(方便地)过沟(3分“或有”1分,“因伐木为桥以度之”2分)
参考译文:
范元琰家中贫穷,只以种植蔬菜为业。范元琰曾经外出,见有人偷他的白菜,就急忙避让退走。他的母亲问他原因,他全都把实情相告,母亲又问偷盗者是谁,他回答说:“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于是母子二人便为盗者保密。有步过水沟偷他竹笋的人,元琰就砍伐树木架设桥梁来使他能方便地过沟,从此以后,偷盗者大感惭愧,全乡再没有乘机偷盗的人了。
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2017年3月)
19.文章中“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中加点的“我”应如何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写“走近芦苇”,抒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其中多次提到“泥土”,试分析文章中作者写泥土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篇以芦苇为题材的文章,但它不仅仅写芦苇,而是既写芦苇又写人生,写与芦苇的对话,揭示生命的意义。
B.第二至四自然段对芦苇的称谓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这样写的目的是便于作者抒发感情。
C.“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就是在困难来时,要接受它,听凭它摆布,顽强地固守自己的本质。
D.“枯叶在风中呜咽”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芦苇在寒风中的神态描摹得形象逼真。
E.文章意在告诉人们,以芦苇“笋尖”为代表的新生事物代替以枯老芦苇为代表的旧事物是历史必然,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 答:( )( )
六、(12分)
2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语句,正确的语序是(2分)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可防、可控的。_______如发现可疑情况,要早报告,早处理,确保病情不扩散。
①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要做好外堵工作
②如对饲养的禽类进行免疫,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等
③坚决防止外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
④同时还要做好内防工作
答:___________
23.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组成一个语序恰当,结构整齐的语段。(4分)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最懂得微笑。人类的微笑构建和平,_________,_________,自我的微笑净化心灵。一个不会微笑的人,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24.目前,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清晰、得体,好的手机短信还要富有文采。假如你在世界青少年科技创新小发明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请你拟一则发给你的老师或父母的内容为报告喜讯、表示谢意的手机短信,字数在30-50个之间。(正文中不写称呼)(6分)
发给______(横线上填写“老师”或“父母”)的短信
□□□□□□□□□□□□□□□□□□□□□□□□□□□□□□□□□□□□□□□□□□□□□□□□□□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屈原将爱国的赤诚寄寓于“香草”,陶潜将孤傲的品性寄寓于“菊花”,于谦将正直的追求寄寓于“石灰”……一个有着积极追求的人,往往有着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物象。
这则材料谈到了“人生寄寓”的话题,它引发你联想到什么呢?请以“人生寄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年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4.3
一、(18分,每小题3分)
1.C(A皑一ái,其余都读kǎi;B袂一mèi,其余都读jué;C都读zhǐ;D湮一yān,其余都读yín)2.D(A“污”应为“诬”。B“园”应为“圆”。C“慧”应为“惠”)3.D(“景致”不能受“旅游”修饰。“冲击”用于一方对另一方。“相对”是“比较”之意,“相应”是“呼应”之意)4.C(A两个问号应为逗号。B分号应为逗号。D括号内的句号应去掉)5.B(A感情色彩错;C“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D“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原意是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去了。后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6.B(A.重复赘余。C.主语残缺。D.搭配不当)
二、(12分,每小题3分)
7.A(B赤潮指海洋中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C赤潮的形成并不需要三者共同结合。D“绿色”错)8.C(原文未提及远洋运输“提高海水温度”,同时“使某些有害藻类传播太快”也不妥当,应为“广泛传播”)9.A(B光、温度、盐度等属于辅助条件;C“必然”错,原文是“概率越来越高”;D“一旦……就……”太绝对,“大批”“引起人类中毒”也不准确)10.D(A以偏概全,“远洋轮船”只是原因之一,“随意排放”也不准确;B“毁灭性灾难”错;C并不是海洋中所有的藻类生物都有毒)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B(恨,遗憾)12.C(“襄子乃数豫让曰”中“乃”相当于“于是,就”。“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中“乃”相当于“才”)13.D(①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③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⑤是襄子劝豫让的话)14.C(“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事范氏和中行氏,却没有名气。离开他们以后去侍事智伯,智伯非常尊敬宠爱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掉了智伯,然后瓜分了他的土地。豫让逃到了山中,说:“唉,志士应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应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智伯,那么我的灵魂也不会渐愧了。”于是就改变姓名扮为囚犯,进入宫中清扫厕所,暗藏匕首想这样来刺杀襄子。襄子上厕所,心中悸动,便抓住并审问清扫厕所的囚犯,原来是豫让,豫让暗藏兵器,说:“想要替智伯报仇!”襄子的手下想杀他。襄子说:“他是一个忠义之人,我小心躲避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代,可他的臣子想为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终释放并让他离去。
过了不久,豫让又以漆涂身使身体生疠,吃炭使自己声音嘶哑,让自己的相貌不被人认出,到集市上行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走路时遇见了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认出他,说:“你不是豫让吗?”豫让说:“是我啊。”他的朋友对他哭着说:“凭着你的才能,托身侍奉襄子,襄子一定能亲近宠爱你。宠幸你,你就干你想做的难道会不容易吗?你何必竞摧残身体损伤面貌,想这样找襄子报仇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托身侍奉别人,再想杀死他,这是怀有二心来臣事主人啊。再说我所做的本来就是极难之事啊!然而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借它来让天下那些身为人巨却怀有二心的人羞愧啊。”
分手以后不久,襄子出行的时候,豫让埋伏在襄子经过的桥下面。襄子到了桥上,马惊了,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派人去问,果然是像让。于是襄子就责备豫让说:“你不是也曾巨事过范、中行氏吗?智伯全都灭掉了他们,可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臣事智伯。智伯也已经死了,而你为什么惟独为他如此深切地报仇呢?”豫让说:“我臣事范、中行氏,他们都像一般人那样的对待我,所以我也像一般人那样地去对待他们。而智伯像国士那样地对待我,所以我也像国士那样地去对待他。”襄子喟然长叹哭泣着说:“唉,豫让!你为智伯报仇,忠义的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做这样的打算,我不会再放过你了。”让士兵围住他。像让说:“我听说明智的君主不会遮蔽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去死的品德。前面你已经宽恕了我,天下的人没有不称赞你的贤德的。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服罪接受惩罚的,然而我只想请您脱下衣服来,刺击你的衣服,这样来表达为智伯报仇的心意,就是死了我也不会遗憾。这不是我所敢奢望的,只是对你说出我的心里话吧!”于是襄子深深地被他的忠义所感动,就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多次跳起来刺击衣服,说:“我可以到黄泉下报答智伯了!”就用剑自杀了。
四、(18分)
15.(8分)(1)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2分,每标对2处得1分)(2)(6分)①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3分,“向”1分,“启”1分,“愿不泄也”1分),有涉过水沟偷盗他竹笋的人,元琰就伐木造桥来使他(方便地)过沟(3分“或有”1分,“因伐木为桥以度之”2分)
参考译文:
范元琰家中贫穷,只以种植蔬菜为业。范元琰曾经外出,见有人偷他的白菜,就急忙避让退走。他的母亲问他原因,他全都把实情相告,母亲又问偷盗者是谁,他回答说:“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于是母子二人便为盗者保密。有步过水沟偷他竹笋的人,元琰就砍伐树木架设桥梁来使他能方便地过沟,从此以后,偷盗者大感惭愧,全乡再没有乘机偷盗的人了。
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2017年3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语文试题 潍坊市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