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成语
浏览次数: 21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实词成语,
40、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费力地从车门里钻出来的某著名演员,虽然(浓妆淡抹),穿着入时,但是神色十分憔悴。
B.历史上的这类教训,虽说值得注意,可惜(流风余韵)还是绵绵不绝。
C.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浓妆、淡抹,不能同时进行 流风余韵:褒义词
沆瀣一气:唐科举考试中,考官崔沆取中了一名叫崔瀣的考生,有人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比喻意趣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
41、选出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一项(C )
A.在公园路幼儿园“六一”晚会上,小朋友们(神气活现)的表演,使观看的大人们非常高兴。
B.刘家两兄弟自三十年前失散后,各无音信,今天在杭州(破镜重圆),两人激动不已。
C.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D.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神气活现:为贬义词 破镜重圆:指夫妻之间 间不容发:中间放置不下一根头发,形容相距极微;比喻情势危急到极点
不可理喻:针对“态度蛮横,不讲理”而言,此处不合语境。)
42、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一项( A)
A.桂林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B.本着(曲突徙薪)之义,战士们都苦练军事技巧,准备参战。
C.战士们趴在壕沿上,(虎视眈眈)地望着北营。
D.一个月后,他终于闯过危险期,又一次(起死回生)。
(曲突徙薪:有一家的烟囱很直,旁边堆着许多柴火,有客劝主人改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开,不然有着火的危险,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见于《汉书·霍光传》)。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虎视眈眈:是贬义词 起死回生:指挽救其他事物。)
43、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B)
A.卡车在倒车时由于(尾大不掉),撞坏了院墙。
B.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
C.吴强不懂得礼貌待人,他经常对自己的邻居(犯而不校)。
D.孔子是(因人而异)的人,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尾大不掉:用来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44、选出下列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学习一直第一的小明(激流勇退),成绩下降到了十五名。
B.我厂的制度改革任重道远,堪称(邯郸学步)。
C.小明虽然被多次劝告,但仍(怙恶不悛),不知悔改。
D.封建统治者为统治人民,用迷信的手段(蛊惑人心)。
(急流勇退:比喻在处境顺利得意而情况又复杂多变时,果断地退出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怙恶不悛:用在此处语意过重。)
45、下列句子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B.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新鲜,现实感强。
D.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漫不经心:有“随便”之意,宜改为“漠不关心” 耳濡目染:多指较长时间的影响,宜改为“耳闻目睹”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
www.350xue.com
知实学比喻印象不深刻)
46、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
B.我刚刚学习绘画,请您务必多加指教,(感同身受)。
C.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上了领奖台。
D.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出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出挑战,要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
(罄竹难书: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原指要写的事太多,写不过来。后用来形容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尽
感同身受:内心的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人向对方表示谢意。)
47、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A.许多人或许没有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
B.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C.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刘宋诗人谢灵运。
D.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B“胸无城府”为褒义词;C“独占鳌头”指第一名,此处不合语境;D“相濡以沫”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48、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父亲下岗后靠那点微薄的补贴养活(嗷嗷待哺)的四口之家已经十分困难,实在没有力量再供他念书。
B.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
C.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举不胜举)。
D.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处无期徒刑,(罚不当罪),难平民愤。
(嗷嗷待哺:嗷嗷,哀号声;待,等待;哺,哺育,喂养。原意指小鸟饥饿时叫着要东西吃的样子。后常用以形容饥民渴求得食而急待解救的悲惨情景
生死攸关指事情之紧急,此处不合语境 罚不当罪:处罚罪行不适当,多指处罚过重。)
49、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C )
A.同时,在从人到物的移情过程中,支离破碎的人则在商品(无孔不入)的流通旅程中体验到种种有关主体和艺术的自律和自由。
B.然而,周和陈都无力把春风留住,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知识和知识分子都遭到(灭顶之灾)。
C.这家伙办事(毫发不爽),小气极了,你指望他帮助你,门儿也没有。
D.由于外资大批出逃,股价债价下跌,生产下降,国家税收减少,国家偿债率超过极限,俄罗斯国家财政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毫发不爽:一点也没有差错。)
50、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的忙,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B.这个人本事很大,这点小事对他来说,简直是(以汤沃雪)。
C.他太高傲,平时总是(目无全牛),一个人也不放在眼里。
D.想一想上辈人,下乡创业时(筚路蓝缕),多不容易。
(不虞:意想不到。 以汤沃雪:把开水浇在雪上,雪很快就融化。比喻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指技艺纯熟,得心应手。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51、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考上大学后,他给自己尊敬的老师写了一封(缠绵悱恻)的信,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B.李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C.晚饭后在教学楼后面是草坪上散步,与我班的王小玲(邂逅相遇),正好一起探讨了今天一道难题的解法。
实词成语
40、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费力地从车门里钻出来的某著名演员,虽然(浓妆淡抹),穿着入时,但是神色十分憔悴。
B.历史上的这类教训,虽说值得注意,可惜(流风余韵)还是绵绵不绝。
C.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浓妆、淡抹,不能同时进行 流风余韵:褒义词
沆瀣一气:唐科举考试中,考官崔沆取中了一名叫崔瀣的考生,有人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比喻意趣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
41、选出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一项(C )
A.在公园路幼儿园“六一”晚会上,小朋友们(神气活现)的表演,使观看的大人们非常高兴。
B.刘家两兄弟自三十年前失散后,各无音信,今天在杭州(破镜重圆),两人激动不已。
C.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D.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神气活现:为贬义词 破镜重圆:指夫妻之间 间不容发:中间放置不下一根头发,形容相距极微;比喻情势危急到极点
不可理喻:针对“态度蛮横,不讲理”而言,此处不合语境。)
42、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一项( A)
A.桂林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B.本着(曲突徙薪)之义,战士们都苦练军事技巧,准备参战。
C.战士们趴在壕沿上,(虎视眈眈)地望着北营。
D.一个月后,他终于闯过危险期,又一次(起死回生)。
(曲突徙薪:有一家的烟囱很直,旁边堆着许多柴火,有客劝主人改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开,不然有着火的危险,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见于《汉书·霍光传》)。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虎视眈眈:是贬义词 起死回生:指挽救其他事物。)
43、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B)
A.卡车在倒车时由于(尾大不掉),撞坏了院墙。
B.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
C.吴强不懂得礼貌待人,他经常对自己的邻居(犯而不校)。
D.孔子是(因人而异)的人,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尾大不掉:用来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44、选出下列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学习一直第一的小明(激流勇退),成绩下降到了十五名。
B.我厂的制度改革任重道远,堪称(邯郸学步)。
C.小明虽然被多次劝告,但仍(怙恶不悛),不知悔改。
D.封建统治者为统治人民,用迷信的手段(蛊惑人心)。
(急流勇退:比喻在处境顺利得意而情况又复杂多变时,果断地退出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怙恶不悛:用在此处语意过重。)
45、下列句子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B.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新鲜,现实感强。
D.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漫不经心:有“随便”之意,宜改为“漠不关心” 耳濡目染:多指较长时间的影响,宜改为“耳闻目睹”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
www.350xue.com
知实学比喻印象不深刻)
46、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
B.我刚刚学习绘画,请您务必多加指教,(感同身受)。
C.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上了领奖台。
D.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出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出挑战,要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
(罄竹难书: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原指要写的事太多,写不过来。后用来形容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尽
感同身受:内心的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人向对方表示谢意。)
47、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A.许多人或许没有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
B.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C.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刘宋诗人谢灵运。
D.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B“胸无城府”为褒义词;C“独占鳌头”指第一名,此处不合语境;D“相濡以沫”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48、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父亲下岗后靠那点微薄的补贴养活(嗷嗷待哺)的四口之家已经十分困难,实在没有力量再供他念书。
B.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
C.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举不胜举)。
D.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处无期徒刑,(罚不当罪),难平民愤。
(嗷嗷待哺:嗷嗷,哀号声;待,等待;哺,哺育,喂养。原意指小鸟饥饿时叫着要东西吃的样子。后常用以形容饥民渴求得食而急待解救的悲惨情景
生死攸关指事情之紧急,此处不合语境 罚不当罪:处罚罪行不适当,多指处罚过重。)
49、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C )
A.同时,在从人到物的移情过程中,支离破碎的人则在商品(无孔不入)的流通旅程中体验到种种有关主体和艺术的自律和自由。
B.然而,周和陈都无力把春风留住,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知识和知识分子都遭到(灭顶之灾)。
C.这家伙办事(毫发不爽),小气极了,你指望他帮助你,门儿也没有。
D.由于外资大批出逃,股价债价下跌,生产下降,国家税收减少,国家偿债率超过极限,俄罗斯国家财政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毫发不爽:一点也没有差错。)
50、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的忙,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B.这个人本事很大,这点小事对他来说,简直是(以汤沃雪)。
C.他太高傲,平时总是(目无全牛),一个人也不放在眼里。
D.想一想上辈人,下乡创业时(筚路蓝缕),多不容易。
(不虞:意想不到。 以汤沃雪:把开水浇在雪上,雪很快就融化。比喻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指技艺纯熟,得心应手。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51、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考上大学后,他给自己尊敬的老师写了一封(缠绵悱恻)的信,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B.李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C.晚饭后在教学楼后面是草坪上散步,与我班的王小玲(邂逅相遇),正好一起探讨了今天一道难题的解法。
实词成语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实词成语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