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绵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一)
浏览次数: 91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2017届绵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一),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 A五个读音为jùn qūn suō jùn quān B五个读音为xiá jiá xiá xiá jiā C五个读音为gōnghōng hǒng hóng gǒng D 五个读音为làng láng liàng láng lǎng]
2.B[防患未然]
3.C 4.A 5.D 6.D依据阐述的对象、构成比喻的相似关系、陈述对象的一致等可知,选项是“D”
二、12分,每小题3分
7 .C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这说明线虫尽管不是理想的抗衰老研究对象,但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8 .A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即不能达到长寿的目的,联系最后一句,可知还会带来严重后果:患糖尿病,而且短寿。
9.C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人类活到120岁”在文中只是提出的假设,并没有说已经做到,况且“线虫的生物特征和生理机制”与人类差别很大,不能简单套用。
10.A本题考查的是归纳推断。B项人类延年益寿有其他方法。C项说法太绝对化。小鼠的生命质量就没有出现下降现象。D项说法以偏概全,不能以此断言调节基因的方法绝对行不通。
三、(15分)
11.C[应译为:最后保全了那三座城]
12.A[A前:用,介词;后:以便,目的连词。 B被,介词。C承接连词。 D和,介词。]
13.D[古义:布置设防。今义:成套器材。]
14.B
15.C[曹操并非全听荀彧]
16.①没有人跟随荀彧离开颍川,唯独荀彧带领家族中的人到冀州。(2分,“莫、从、将”三词,错两个扣1分,错三个扣2分。)②所以虽然有挫折失败,但最后成就了大业。(3分,“故、而、济”三词,错两个扣1分,错三个扣2分。)
17.1动风呼,弓弦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水北岸射猎;平原草枯,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24分答案示例:言:“忽过”,言“还归”,则具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威,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末联“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颇令人回味;用“疾”写出鹰眼之锐利,用“轻”写出马蹄之疾迷,生动而又逼真。第1题可描述全景,也可描述特写镜头。就任何一联加以描述都算对。第2题两个词语可分开赏析,也可以合起来赏析。可评词语还有“枯”“层”“疾”“轻” 等。
18.①渔舟唱晚,雁阵惊寒。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一空1分;一字错误,该空不给分。
19.因为苏庭梅在县太爷第二次光临后已经心动,把"青纱小轿"比作"炫目的旗帜",表现了县太爷的光临对苏庭梅的影响之大
20.朔风乍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
21.踏入仕途有违自己孤傲清高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却又有助于改变困难的家庭和报答县太爷的识才之心。
22.画以牡丹,落款改"庭"为"廷",隐喻在朝廷为官则有如大红大绿的牡丹,俗艳至极。劝苏庭梅莫去朝廷为官,莫做俗艳的牡丹。
23.在“强加给别国”后加上“的做法”。2分,意思正确即可
24.(1) ②③①2分,只有整体按此顺序才给分(2)“苍翠的林木”和“满布奇石”应改为“林木苍翠”和“奇石满布”2分,要求能两两照应;前两短语顺序变化,后面也要相应改变
25.绝句是一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却又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王维却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句式运用恰当、语句连贯、内容无遗漏各占1分)(本题共3分)
2017届绵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一)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 A五个读音为jùn qūn suō jùn quān B五个读音为xiá jiá xiá xiá jiā C五个读音为gōnghōng hǒng hóng gǒng D 五个读音为làng láng liàng láng lǎng]
2.B[防患未然]
3.C 4.A 5.D 6.D依据阐述的对象、构成比喻的相似关系、陈述对象的一致等可知,选项是“D”
二、12分,每小题3分
7 .C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这说明线虫尽管不是理想的抗衰老研究对象,但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8 .A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即不能达到长寿的目的,联系最后一句,可知还会带来严重后果:患糖尿病,而且短寿。
9.C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人类活到120岁”在文中只是提出的假设,并没有说已经做到,况且“线虫的生物特征和生理机制”与人类差别很大,不能简单套用。
10.A本题考查的是归纳推断。B项人类延年益寿有其他方法。C项说法太绝对化。小鼠的生命质量就没有出现下降现象。D项说法以偏概全,不能以此断言调节基因的方法绝对行不通。
三、(15分)
11.C[应译为:最后保全了那三座城]
12.A[A前:用,介词;后:以便,目的连词。 B被,介词。C承接连词。 D和,介词。]
13.D[古义:布置设防。今义:成套器材。]
14.B
15.C[曹操并非全听荀彧]
16.①没有人跟随荀彧离开颍川,唯独荀彧带领家族中的人到冀州。(2分,“莫、从、将”三词,错两个扣1分,错三个扣2分。)②所以虽然有挫折失败,但最后成就了大业。(3分,“故、而、济”三词,错两个扣1分,错三个扣2分。)
17.1动风呼,弓弦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水北岸射猎;平原草枯,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24分答案示例:言:“忽过”,言“还归”,则具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威,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末联“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颇令人回味;用“疾”写出鹰眼之锐利,用“轻”写出马蹄之疾迷,生动而又逼真。第1题可描述全景,也可描述特写镜头。就任何一联加以描述都算对。第2题两个词语可分开赏析,也可以合起来赏析。可评词语还有“枯”“层”“疾”“轻” 等。
18.①渔舟唱晚,雁阵惊寒。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一空1分;一字错误,该空不给分。
19.因为苏庭梅在县太爷第二次光临后已经心动,把"青纱小轿"比作"炫目的旗帜",表现了县太爷的光临对苏庭梅的影响之大
20.朔风乍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
21.踏入仕途有违自己孤傲清高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却又有助于改变困难的家庭和报答县太爷的识才之心。
22.画以牡丹,落款改"庭"为"廷",隐喻在朝廷为官则有如大红大绿的牡丹,俗艳至极。劝苏庭梅莫去朝廷为官,莫做俗艳的牡丹。
23.在“强加给别国”后加上“的做法”。2分,意思正确即可
24.(1) ②③①2分,只有整体按此顺序才给分(2)“苍翠的林木”和“满布奇石”应改为“林木苍翠”和“奇石满布”2分,要求能两两照应;前两短语顺序变化,后面也要相应改变
25.绝句是一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却又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王维却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句式运用恰当、语句连贯、内容无遗漏各占1分)(本题共3分)
2017届绵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一)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2017年高考总复习古文段翻译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让你的作文成绩多得3到5分——2017年高考前就作文写作给同学们的最...
- › 2017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 2017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亮点试题评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答案解析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新作文:“你是一部书”导写及优秀作文
- › 2017届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tag: 高三语文 中学 绵阳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