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中学2017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浏览次数: 75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江苏省东台中学2017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2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不超过20字) (4分)
概括为:
25.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
还是 ,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
微笑着的人 , 。
七、(60分)
26.无知的人羡慕知识,贫穷的人羡慕财富,患病的人羡慕健康,年老的人羡慕年轻……可是小孩子却羡慕大人。
请依据材料展开联想,以“羡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题自拟,不少于700字。
江苏省东台中学2003—2004年度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第 1 题 :c(A gù gù
www.350xue.com
gù gù hù B líng níng líng líng líng D xiāo jiòo xiōo xiòo xiōo )
第 2题 :B(A 涣然冰释 C 习以为常 D 嫁接)
第 3题 :C
第 4题 :D( A“骨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B“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C“琴瑟失调”:指夫妻间关系不和,对象用错。)
第 5题 : A(B:“肥瘠”与“轻重”搭配欠妥,缺少宾语中心词。C:数量表达不当,应是: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一倍。或:是地球上一岁的十二倍。D:“死亡”主体的表达有歧义。)
第 6题 : B
第7题:D(原文“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的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在这一定义中,划线的部分正是对“电泳技术的作用”的本质揭示。A项,是给电泳下定义,且“在太空环境中”属非必要条件。B项,“混合物中的细胞和蛋白质”,整合谬误。C项,分离的应是“比值不同的粒子”。)
第8题C(毒气,是培养细胞的代谢产物。请注意原文“成为饿殍的过程中”的字样。)
第9题:B(A项,电泳的分离作用是之于粒子而言,推不出剥离病灶的功能。C项,“不会同时发生”,意味还有对流或沉淀现象发生。D项,电场力增加,不等于电场力大于重力,即或电场力大于重力,沉淀现象也不会消失。)
第10题:A(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在地球上能够进行的,只是难度极大。其他项的叙述在原文都有依据。)
第11题 :D。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
第12题 :B。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严肃而有礼貌。A项:古代汉语意为紊乱貌,此处语境义为纷争;现代汉语限用以形容言论、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C项:古代汉语意为支出与收入,此处语境义为支出,句意为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现代汉语意为出去和进来,或指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D项:古代汉语意为宣告、声明,此处语境义为扬言、公开散布;现代汉语亦可释为宣告、声明,限用于对政治纲领或对重大政治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
第13题 :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第14题 :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③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第15题 :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第17题 : (6分)(1)①“孤”;②“飞鸣声念群”。(2分,每空1分)
(2)(任选一联:4分——诗句释意1分,诗句分析2分,表现诗意1分;意思对即可。)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第18题 :(略)
第19题 :.(1)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讲析:梧桐是这篇托物言志散文描写的形象,对其外形特征的描写集中在第2自然段;对梧桐内在精神特征的揭示集中在第7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对“梧桐的寂寞”所作的诠释)
第20题 :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
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
[讲析:借物喻人,这“人”与“物”之间定有相似点,当然也有不同点。相同点①在“契合”一词之后,比较好找。相同点②见第3、4自然段,“暴风”一指自然界的现象,一指“史无前例的岁月”(指“文化大革命”)]
第21题 :“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的生活
江苏省东台中学2017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2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不超过20字) (4分)
概括为:
25.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
还是 ,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
微笑着的人 , 。
七、(60分)
26.无知的人羡慕知识,贫穷的人羡慕财富,患病的人羡慕健康,年老的人羡慕年轻……可是小孩子却羡慕大人。
请依据材料展开联想,以“羡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题自拟,不少于700字。
江苏省东台中学2003—2004年度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第 1 题 :c(A gù gù
www.350xue.com
gù gù hù B líng níng líng líng líng D xiāo jiòo xiōo xiòo xiōo )
第 2题 :B(A 涣然冰释 C 习以为常 D 嫁接)
第 3题 :C
第 4题 :D( A“骨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B“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C“琴瑟失调”:指夫妻间关系不和,对象用错。)
第 5题 : A(B:“肥瘠”与“轻重”搭配欠妥,缺少宾语中心词。C:数量表达不当,应是: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一倍。或:是地球上一岁的十二倍。D:“死亡”主体的表达有歧义。)
第 6题 : B
第7题:D(原文“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的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在这一定义中,划线的部分正是对“电泳技术的作用”的本质揭示。A项,是给电泳下定义,且“在太空环境中”属非必要条件。B项,“混合物中的细胞和蛋白质”,整合谬误。C项,分离的应是“比值不同的粒子”。)
第8题C(毒气,是培养细胞的代谢产物。请注意原文“成为饿殍的过程中”的字样。)
第9题:B(A项,电泳的分离作用是之于粒子而言,推不出剥离病灶的功能。C项,“不会同时发生”,意味还有对流或沉淀现象发生。D项,电场力增加,不等于电场力大于重力,即或电场力大于重力,沉淀现象也不会消失。)
第10题:A(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在地球上能够进行的,只是难度极大。其他项的叙述在原文都有依据。)
第11题 :D。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
第12题 :B。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严肃而有礼貌。A项:古代汉语意为紊乱貌,此处语境义为纷争;现代汉语限用以形容言论、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C项:古代汉语意为支出与收入,此处语境义为支出,句意为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现代汉语意为出去和进来,或指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D项:古代汉语意为宣告、声明,此处语境义为扬言、公开散布;现代汉语亦可释为宣告、声明,限用于对政治纲领或对重大政治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
第13题 :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第14题 :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③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第15题 :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第17题 : (6分)(1)①“孤”;②“飞鸣声念群”。(2分,每空1分)
(2)(任选一联:4分——诗句释意1分,诗句分析2分,表现诗意1分;意思对即可。)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第18题 :(略)
第19题 :.(1)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讲析:梧桐是这篇托物言志散文描写的形象,对其外形特征的描写集中在第2自然段;对梧桐内在精神特征的揭示集中在第7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对“梧桐的寂寞”所作的诠释)
第20题 :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
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
[讲析:借物喻人,这“人”与“物”之间定有相似点,当然也有不同点。相同点①在“契合”一词之后,比较好找。相同点②见第3、4自然段,“暴风”一指自然界的现象,一指“史无前例的岁月”(指“文化大革命”)]
第21题 :“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的生活
江苏省东台中学2017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三语文 中学 江苏省 东台 期中试卷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