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

七年级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

浏览次数: 616次| 发布日期:06-12 15:14:46 | 七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http://www.350xue.com 七年级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
15.下列史实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倭寇指的是来华的欧洲传教士
  B.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
  C.带领清军入关的明朝降将是吴三桂
   D.明代文学主流是古典小说
16.明长城起止点是 ( )
  A.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B.东起辽东,西到陇西
  C.东起鸭绿江,西到阳关 D.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17.古典小说和戏剧成为明朝文学艺术主流的原因是 ( )
A.印刷术的发明 B.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C.传教士带来欧洲文学的影响 D.政府提倡和政策鼓励
18.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主要表现是 ( )
  A.废除丞相 B.设殿阁大学士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二、综合创新题
19.体验历史: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
(1)你认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说一说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
(3)与之相隔半个多世纪世界航海史上又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你认为谁对世界的贡献更大?并说明理由。
20.阅读下列材料。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俩口。他们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人们争相加价购买,施复夫妇赚了许多银子。几年之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金,有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请回答:
(1)小说中反映的故事是否与明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情况一样?具体说明一下故事中“机户“、“机工“、“机房“所指的内容。
(2)故事说明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国时吴国丹阳太守著《临海水土志》载:“夷洲在临海东南,......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溪。......众山,夷所居,顶有越王钓石左焉。“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二 (隋军至时)流求人初见舰船,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
--《隋书·陈稷传》
 材料三 成功往攻台湾,至澎湖,适遏水涨,竟以海舶渡之,直抵城下。
--黄宗羲《行朝录·赐姓始末》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说明了台湾与大陆联系的情况,你能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分别在所指的时期的史实来吗?
 (2)你对今天台独势力有何看法?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22.(明朝中后期)“苏州城里的机工有几千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他们一天没有活干,就得挨饿“。他们是“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请根据这段话,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说明机工处在怎样的悲惨境况?
 
 (2)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什么关系?
 
 
 (3)这种关系是属于什么性质的?
 
 
 
23.顾炎武抨击科举制度时曾经说道:“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请回答:
 (1)这是对哪一朝代科举制度的批评?

七年级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关于科举考试该朝作了哪些规定?
 
 (3)这些规定的后果如何?
 
24.阅读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回答:
 (1)此话反映出乾隆帝怎样的思想?
 
 (2)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怎样的政策?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3)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25.从唐朝至清朝,西藏地区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附答案
一.基本题
 1.C 2.C 3.D 4.B 5.C 6.C 7.A 8.C 9.C
 10.A 11.D 12.D 13.C 14.D 15.A 16.D 17.B 18.C
二.综合创新题
19.(1)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富强。个人: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2)太平洋、印度洋。(3)新航路的开辟(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迪亚士航行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最大。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郑和下西洋的是亚非各国的交流,没有改变社会关系。
20.(1)情况一样。故事中施复夫妇就是“机户“,“雇人“织绸即“机工“,“买了两所大房和三四十张织机“即是“机房“,就是手工工场。(2)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有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被雇佣的劳动者就是“机工“,他们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1.(1)三国时称台湾为夷洲,230年,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夷洲。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加强两地的联系。清初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也曾被设置为正式行政区。今天,虽然未能实现两岸统一,但统一趋势不可逆转,台独势力想要分裂祖国,这是不得人心的,也一定不会得逞。
22.(1)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2)雇佣与被雇佣。(3)资本主义性质。
23.(1)明朝。(2)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用“八股文“。(3)读书人埋头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人很多人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4.(1)自以为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2)闭关锁国。该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对西方侵略有一定自卫作用。但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变化,也未及时向西方学习科技,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是近代中国长期被动挨打的原因之一。(3)吸取闭关锁国教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25.(1)藏族的祖先是吐蕃人,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唐朝时,吐蕃人建立了政权,吐蕃赞普几次迎娶唐朝公主,唐蕃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双方保持了“和同为一家“的密切关系。(2)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3)清朝确立了中央政权册封喇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并设驻藏大臣与之共同管理西藏。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大大加强了。


原文地址 http://www.350xue.com

七年级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上一页  [1] [2] 


七年级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