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什么
3、 对图片中能发现的内容作一个上限估计,为后面活动得到的数字作好比较的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三、回忆在树前曾看到过什么。
www.350xue.com
1、过渡:难道一颗大树真的就只有这么多点情况吗?(曾在树前看到过其他情况)
2、回忆:
回忆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曾经看到过什么?数数能说出几点。比看图的发现是多还是少?
3、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说说你自己曾经在大树看到过的情况是否比看图的多?
4、全班讨论:
为什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的情况比看这张图片的发现多得多?
1、师设问――过渡到真正的大树。
2、师追问――调动深长的回忆,互相影响引发回忆内容。把内容控制在自己真正看到过的范围内。
3、生分小组讨论发现真正的树的内容比图上看到的多。
4、讨论、师追问――进一步明确为什么会多。
四、引导学生从看树到观察一颗树。
1、 设问:
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内容比看图片的内容多得多。如果我们现在到校园里去,站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请估计一下自己:你看到的内容会比图片、比我对大树的回忆多还是少?
www.350xue.com 2、 思考:
天天都看到过树,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
3、什么是观察(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一步比较――为提出“观察”做准备。同时激发学生实地看树的兴趣。
2、 “有目的地看”
3、追问――初步认识观察与看是不一样的。
五、交流观察的
内容和方法
1、 提问:
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我看到了什么
- 我看到了什么
-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 › 我看到了什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看到了什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看到了什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看到了什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看到了什么
tag: 幼儿园自然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教育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自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