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作文网作文网观后感辛亥革民观后感

辛亥革民观后感

浏览次数: 196次| 发布日期:01-03 15:11:01 | 观后感
标签:观后感范文,观后感作文,观后感怎么写,电影观后感,http://www.350xue.com 辛亥革民观后感,

  《辛亥革命》:反封建的意志在此集结

  重大历史题材我尽量不缺席,因为一来对这种题材确实感兴趣,二来看看对历史问题的官方解释本身就是一件好玩的事,可喜的是目前不管怎么说,对历史的态度是逐渐在客观,在进步的,对于历史人物愈发能将其当成历史条件下的人来看待,现在确实已经很少出现对历史人物妖魔化或是浅薄化的表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然目前还难以达到,但起码胡说八道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无聊行径已经没什么市场。再加上张黎的走向共和珠玉在前,我相信如果不是难言之隐太杯具,这部辛亥革命的剧本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唯一让我捏把汗的是技术层面,建党伟业PPT电影的恶评在前,能不能摆脱流水账,能不能避免成龙成了惊天雷,能不能出几个名场面或者起码塑造出几个经得起看的历史人物,这都是危险系数比较大的几个关键点。好在张黎没有让我失望,走向共和的风骨仍在,而且在技术层面上可以说是对建党伟业的全面拨乱反正,整个片子完全没有那种致命的割裂感,而是确实留下了对那个风云年代风云人物的一副群像。

  应该说辛亥革命大局上最成功的一点是兼收了建党建国两部历史片的优点,由于时间跨度和建党一样很长,他不得不采取了建党所用的段落式结构,把整场推翻帝制的大革命分成了四个章节,但其聪明之处在于并没有像建党那样简单粗暴的把电影从直观感觉上拍成PPT,而是像建国的政协会议线索学习,虽然章节结构清楚,但一条“灭清”的主线完全能把四个章节串在一起。于是大家自然能用一个轻松看故事而不是正襟危坐上课的心态来面对这部电影,因此虽然其时局背景介绍,人物前情铺陈其实也不是那么清晰,但观影乐趣无疑成倍提升,也更能凸显人物的魅力,孙中山,袁世凯,黄兴,隆裕这四个核心人物的表现力满点,可以说各自展现出了各自的风采,一部历史剧,能做到整体杂而不乱,人物刻画清晰,甚至还能提出一些新鲜的观点,我觉得这绝对可以算作成功了。

  民国建立必然要正说孙中山,本片的处理方法我觉得是比较好的,那就是维持他谦谦君子的形象,同时也要不吝惜的表现他的痛苦和犹豫,更正视他在那个年代做出的实际贡献。作为一个旗手,起码在辛亥这个阶段,孙中山比起革命实干,更多做的是宣传鼓动,国际活动方面的支援工作,其工作的对象,更多的也不是两军阵前或者己方的同志,他的不可替代性主要体现在他的旗手位置和他的国际影响力上。于是在本片中孙中山大段的戏份是对着外国人的,比起政治领袖他更像外交家,这种对历史脚踏实地的表现是绝对值得提倡的,毕竟比起他喊了什么,大家更想看看他实际做了多少。而对确实出生入死的黄兴,则集中笔墨在具体的行动上,多动作场面而适当减少文戏,对于规避成龙出演可能造成的雷区,这样无疑是明智之举。事实上本片成龙最起码可以说是合格,绝对没有给电影的总分往下拉,而且这还是在他的戏份很重的情况下做到的,实属不易。把片中唯一的一条贯穿感情线分给他,反而由于他多少脱离历史人物的气质,也不显得太突兀,试想如果这条感情线给了孙中山,肯定是显得奇怪而无聊的。

  就像一般故事都是反派更出彩一样,本片最值得玩味的两个人物我觉得是袁世凯和隆裕,而且他们的值得玩味都是建立在表演方面无懈可击,确实是历史人物本身值得思考上面的。孙淳俨然已经是袁世凯专业户,而他明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扮演袁世凯的风格,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我觉得对于周润发版的袁世凯,还是他的塑造更贴近真实,也更有观赏性。发哥的袁世凯霸气外露,颇有点黑道老大的性质,虽说对于整个北洋体系,可能袁确实是这个位置,但其气质私以为还应该是孙淳的这种旧式官场老油条的风格,袁世凯到了辛亥的时候,已经是几起几落,其城府应该已臻化境,断不会让自己看上去那么锐利。诚然也不会像孙淳那样有那么深得市井气,但毕竟还是要中国一点,而其本质,应该是一个曹操一样不会“务虚名而取实祸”的绝对现实主义者和封建科举制度迂腐气息渗透成的旧式官僚的结合体。如果说孙中山是民主自由法治的旗手,那袁世凯而非清廷,才是专制集权人治的代表,这出大戏的表象虽然是逼宫,但其实质,还是双雄会,而其斗争的结局,也应了那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相信看过这一幕对决的毛泽东,可以开始慢慢琢磨出自己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了。

  比起志得意满的新人治实行者袁世凯,隆裕的全部任务是给自己一个体面,陈冲对于角色的演绎还是相当功力的,一个女人军政财啥也没有强努着带领一个窝囊废集团熬日子的生活肯定艰险异常,而作为皇家的主心骨,他必须在心里没底的情况下撑着场面。这种外强中干的日子决定了她的心里必然充满了矛盾,必须把国祚延续下去别败在自己手里,但自己也慢慢清楚确实守不住了,于是思维转向了怎么才能得个体面。就像人都想活,但眼看活不成了也想争取个无痛死亡或者起码来个全尸一样,陈冲努力把这种压抑着的憋屈表现的淋漓尽致。拼死装镇定压着,实在压不住了爆发几句大声话,哭一鼻子,最后还是得委曲求全,这份劲拿捏的很准。从历史的角度看,我还是倾向于宽容的态度,毕竟他做出了和德川庆喜一样的选择,没有破罐破摔,没带着溥仪跑回东三省老家联合日俄死扛着,这就不容易了。

  这片除了这些正说历史的部分处理的不错,起码有两个创新点也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第一是对黎元洪的处理。这部分充分显示了张黎不小看任何历史人物的一面,他没有把黎元洪简单处理成一个被命运选择的笨蛋。而是仔细雕琢了这个人物,首先让他在武昌起义之前有一个同情革命,爱护下级的铺垫,再给他一个阐述自己观点的说话机会,最后还让他展示了一下自身的战斗素养。于是一个早年投身军界,有一定战斗能力且多少同情革命,胸有城府但患得患失的中层老兵油子形象就立起来了。命运确实选择了他,那也得他做好准备才行,除了溥仪这种血统问题的,能在历史上留一笔的绝不会是被笑话的弱智,我始终坚持这个观点。而第二个创新点就更广阔了,那就是对于外国人的表现,我们习惯了对于列强的批判性分析,而在这片里,很少有的出现了对于外国人相对客观而理性的表现。支持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不能说反对中国革命这个人就是人渣,实际上他们虽然是侵略者,但这种侵略很大程度上是时势造成的,西方早就是商业文明的思维模式了,有钱不赚不就就让给竞争对手了,对于想尽办法巧取豪夺实在不应该老从道德层面谴责人家,这就像我觉得银行ATM坏了不应该刑责受益人一样,这机器又不是我砸的,他自己往外漏钱,是不是银行的责任更大一些?更何况这是国家层面的博弈,往小了说,为自己的公司赚取收益是天经地义,往大了说,为大英帝国博取利益难道不是英国公民的义务?所以还是要宽容的看待所谓的“强盗”,多审视自己为啥让人盯上比较好,毕竟日本虚心使人进步,中国骄傲所以落后啊。

  整个片子借许多人之口反复提问:革命到底是什么。大家的说法不一,我也来凑个热闹,我觉得革命就是希望,是人民大众追求幸福的手段,只要还有人觉得社会制度并不令人满意,革命就应该始终进行,不一定闹得翻天覆地那么激烈,破坏性那么强,也可以慢慢进行,但必须要承认大家有不满意的自由,要肯定社会永远有进步的余地。中山先生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实际上看了辛亥革命,大家心里有杆秤,我们就算离当年提出的民主,自由,也还有不短的距离,作为普通人,恐怕我们也无从实践什么,但能起码知道自己该有什么权力,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是进步,知道给自己心里留点空间装下这些应该想想的问题,就算是告慰那些为了理想奉献一切的英雄们的了,他们最大的希望,不就是点亮中国人被封建熄灭了太久的,心里那点向往幸福的火种吗。


辛亥革民观后感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观后感,观后感范文,观后感作文,观后感怎么写,电影观后感,作文网 -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