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训练题
浏览次数: 32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记叙文阅读
标签: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记叙文阅读题,http://www.350xue.com
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训练题,
⑥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⑦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但是”,是一副偏光镜,让我们聚焦在虫子上,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同时”,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既看见虫子,也看见无数摇曳的鲜花。
⑧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保养和呵护;你会发现拥有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更细致地发现了他人的优点;你能较为敏捷地从地上爬起来,因为看到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选自《语文报》第1228期)
1.本文作者花了大量笔墨论述了“用‘同时’代替‘但是’”的主张,其意图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为本文划分段落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你是否同意那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废弃‘但是’,改用‘同时’”的主张?请从“但是”后面的内容是否都是贬意的角度,举例阐明自己的理由。(有创见的加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本文,任选一个角度(如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等),自拟一道试题,自己解答。(①要用简答题,用其他题型的不给分。②抄用本卷中的试题不给分。③对编制的有价值的试题或有创见的答案,可另加1—2分。)
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①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②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③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索。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度过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环境里艰辛地研究,我们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之中一般。后来我们发现了错。
④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⑤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⑤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⑦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注:玛丽•居里,人们常称她为居里夫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曾先后两次获诺贝尔奖。)
1.读第①段回答如下问题:
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有哪两种态度?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②③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第⑤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文中“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别?
答:寻求现实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居里夫人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第⑦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一句强调了科学家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的这种强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理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一何中“科学的这种能力”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来出科学家具有怎样的品质?用四个四字短语来概括。
答: , , , 。
(十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题。
兰 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训练题
⑥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⑦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但是”,是一副偏光镜,让我们聚焦在虫子上,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同时”,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既看见虫子,也看见无数摇曳的鲜花。
⑧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保养和呵护;你会发现拥有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更细致地发现了他人的优点;你能较为敏捷地从地上爬起来,因为看到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选自《语文报》第1228期)
1.本文作者花了大量笔墨论述了“用‘同时’代替‘但是’”的主张,其意图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为本文划分段落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你是否同意那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废弃‘但是’,改用‘同时’”的主张?请从“但是”后面的内容是否都是贬意的角度,举例阐明自己的理由。(有创见的加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本文,任选一个角度(如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等),自拟一道试题,自己解答。(①要用简答题,用其他题型的不给分。②抄用本卷中的试题不给分。③对编制的有价值的试题或有创见的答案,可另加1—2分。)
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①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②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③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索。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度过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环境里艰辛地研究,我们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之中一般。后来我们发现了错。
④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⑤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⑤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⑦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注:玛丽•居里,人们常称她为居里夫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曾先后两次获诺贝尔奖。)
1.读第①段回答如下问题:
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有哪两种态度?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②③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第⑤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文中“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别?
答:寻求现实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居里夫人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第⑦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一句强调了科学家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的这种强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理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一何中“科学的这种能力”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来出科学家具有怎样的品质?用四个四字短语来概括。
答: , , , 。
(十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题。
兰 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训练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7年中考复习建议
- › 备战2017中考语文古诗文文学常识之古诗词中的用典
-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立意
- › 白侯之贤 阅读答案(2017浙江衢州中考语文试题)
- › 杨震字伯起 阅读答案(2017四川凉山中考语文试题)
- › 鸣机夜课图记 阅读答案(2017扬州中考语文试题)
- › 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 阅读答案(2017武汉中考语文试题)
- › 去远方 答案(2017年江苏盐城中考语文试题)
- › 2017年中考语文对联、广告、标语试题及答案
-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点题
-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语言
-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布局
-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选材
tag: 中考语文 记叙文 初中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记叙文阅读题,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记叙文阅读
栏目导航
初中记叙文阅读 推荐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最优秀的人其实是
-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69
-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70
-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71
-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72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复习73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复习74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复习75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复习76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复习77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读书的孩子最美丽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一个人的时候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1-15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答案1-15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16-22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答案16-22
- ·中考语文:记叙文常见结构
- ·中考记叙文如何写具体
-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1
-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2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复习78
-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67
-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66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复习84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复习85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复习86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试题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六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