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里尔克

浏览次数: 215次| 发布日期:08-23 03:41:13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邂逅里尔克,

  洛克[1995]珠海

  一直想找到一本里尔克的或关于里尔克的完整的书,哪怕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始终未能如愿。去年一位北京来的朋友告知北京有一本这样的书,并说愿意复印了给我寄到珠海来,颇使我兴奋了好一阵。然而数月过去了,我没有等到那要从北京邮出的书。倒是几天前支新华书店,自己买回了这本薄薄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喜欢里尔克是因为那首《豹》,那首《预感》、《秋日》,部分的《多伊诺悲歌》以及许多零碎的诗、散文、日记、书信的片断及他的生平资料。这些如水晶钻石般闪烁的词语幻象吸引了我,温暖了我,甚至可以说,把我从波德莱尔那片阴沉鲜红的夕阳中,从那一条条肮脏险恶的街道中,从热气腾腾嘈杂喧闹的街市中,从黑暗寂静闪着酒光的小屋中,解脱了出来。在我的精神上,里尔克的醇厚光洁替代了波德莱尔的仇恨蔑视。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是本旧书,译者冯至先生在1931年将它介绍到烽火年代的中国。整整60年后,旧书得以重版。可以想象重版的印数不会太多,而我在珠海的新华书店买到它,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一分幸运。

  这十封信的来由,是一位奥地利军官,热爱诗歌,精神上陷入了迷惘。由于读了里尔克的诗集,怀着一种寻求理解的心理,就给里尔克写了封信去,述说诗与人生的苦闷和疑问。收到回信后他又再次回信,一来一往,就有了这十封出自大师手笔的书信。时间是从190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04年的12月。但最后一封信,即第十封信却是1908年写的。而且里尔克回信的地址也在不停地变更,从巴黎到比萨、到布莱门、到罗马、到瑞典的弗拉底和央恩雷德,最后又回到了巴黎。写第一封信时,里尔克28岁,那位奥地利军官诗人18岁。

  通信是在完全陌生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或许正如里尔克一惯的说法,这期间有一个“自然生长的发展过程”吧,回信由短渐长,由拘谨生分到亲切随和,内容也由具体简浅到逐步深入,围绕一个中心,反反复复,里尔克坦率直接而又和婉清晰地说出自己对创作对生活的思想。

  这个中心就是寂寞。整个十封信都有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叙述的,并由此谈论了另外两个重要词汇:艰难和爱。在第一封信中,针对来信者彷徨茫然欲问寻他人求出路的心理,里尔克直截了当地写道:没有人能够帮助你。里尔克要求来信者“走向内心”,“试行拾取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你的个性将渐渐固定,你的寂寞将逐渐扩大,成为一所朦胧的住宅,别人的喧扰只远远地从旁边走过”

  在接下去的信中,里尔克愈来愈加强了他对寂寞的看法。他告诉青年诗人,寂寞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春的开始。寂寞本身就是工作、地位和职业。在第七封信中,里尔克写道,寂寞地生存是好的,因为寂寞是艰难的;只要是艰难的事,就有使我们更有理由为它工作。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所以一切正在开始的青年们还不能爱,他们必须学习。显然,里尔克这里所说的爱绝不是简单的love,更不是amour。而他所说的艰难的涵义,却很容易使用使人想起克尔凯郭尔在丹麦国家图书馆前独坐静思时蓦然而起的念头:我要让生活变得更难些的“难”。

  冯至将里尔克的这十封信译介到中国来,商务印书馆正式将它们出版,是在抗日战争的第二年。在那个烽火岁月里,里尔克的“对于你心里一切的疑难要多多忍耐,要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诸如此类的说法显然是可笑和不合时宜的。现在,当我读着这些文字并将它们写在稿纸上,在今天的中国,今天的南中国,我吐出这些气泡:寂寞,艰难,爱,是不是合时宜的呢?答案不言而喻。




邂逅里尔克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里尔克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