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劝学(练习测试)

劝学(练习测试)

浏览次数: 536次| 发布日期:03-04 02:40:27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劝学(练习测试),

一、分析文章第三段用了哪些比喻,这些比喻之间的关系怎样,说明几层意思。
二、区别下边各句子里加黑的词的用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选择词义。
1.“疾”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①小病,②苦痛,③痛恨,④快、迅速,⑤强、猛烈⑥通“嫉”,妒忌,⑦弊病,缺点。试确定下面句中的“疾”字该选用哪一个义项,在后面()里标明号码。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
(海瑞)素疾大户兼并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会长老,问人民所疾苦( )
2.“绝”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①杜绝、断绝,②隔绝,③极、尽、穷尽,④停止、消失,⑤无路可通,⑥很、非常。试按“疾”字要求做练习。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3.“致”字 有以下几个常用义:①达到,②送达,③表达、传达④招引、引来,⑤归还、交还,⑥意态、情趣、⑦尽、极。试按“疾”字要求做练习。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罗敷前致词:使君自有归( )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
4.“强”有两个读音:①qiáng,②qiǎng;有以下几种常用义:①健壮、强壮,②强大、势力过人,③优越、好,④有余、有多,⑤勉强,⑥强迫,使用强力。试确定以下各句子中的“强”字该读何音,用哪个义项。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 )( )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
……吾去去矣。将军强留之( )
5.“用”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①任用,②使用,③采用,④用途、用处,⑤物资,财用,⑥因 、由。试按“疾”字要求做练习。
用心一也( )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
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
四、翻译下面三个句子,要特别注意加黑词词义的落实。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五、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①之以治则吉,应之⑴以乱则凶。疆本②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③备而动时④,则天不能病⑤;循⑵道⑶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⑷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⑸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⑹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⑺怨天,其道然⑻也。故明于⑼天人之分⑽,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
注释:①应:适应。
②疆本:疆,通“强”;本,指根本,农业生产
③养:指养生的东西。
④动时:指耕作适时。
⑤病:有“害”的意思。
1.借助于工具书,读通这段文字,然后说一说,这段文字主要说了什么,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依次解释文中加黑的词,假如一时解释不出,则想一想学过的课文中是否有同义或近义的。
(1)之(2)循(3)道(4)之(5)倍(6)薄(7)以(8)然(9)于(10)分
六、背诵全篇课文。
参考答案
一、见“课文说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于”相当于“从”,后“于”相当于“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相当于“向”。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不能象其他代词那样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
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以不译出来。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表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可译作“地(de)。”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于是”。
三、1.……声非加疾也——(5)
……不以疾也——(4)
君有疾在腠理……——(1)
……素疾大户兼并——(3)
寡人有疾……——(7)
……间之民所疾苦——(2)
2.……而绝江河——(6)
……哀转久绝——(4)
……夜泊绝壁之下——(5)
……来此 绝境——(2)
……以绝秦望——(1)
3.……而致千里——(1)
……不可屈致也——(4)
罗敷前致词……——(3)
……先享无穷逸致矣——(6)
不专心致志……——(7)
4.……筋骨之强——(qiáng)(1)
秦贪,负其强……——(qiáng)(2)
……强以为知——(qiǎng)(5)
……赏赐百千强——(qiáng)(4)
……将军强留之——(qiǎng)(6)
5.用心 一也——(2)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4)
兵精足用……——(5)
……莫用众人之议也——(3)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1)
四、见“译文”。
五、1.这段文字主要说了天行有常,事在人为,也就是说: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它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不是人的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但是人能够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消祸得福。社会治乱的根源不在天而在人。这段话论证方法的特点是正反论证。
2.应之以乱则凶——它(指自然规律)。
循道而不贰——“循”,遵循、依照。“道”,规律。
使之饥——它(指国家、社会)。
倍道而妄行——通“背”,违背。
寒暑未薄而疾——迫近。读bó。
不可以怨天——因为(后面省略“之(这)”)。
其道然也——这样。
故明于天人之分——“于”,对。“分 ”,职分。读fèn。




劝学(练习测试)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