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裴多菲之死及其它(今古人物)

裴多菲之死及其它(今古人物)

浏览次数: 326次| 发布日期:02-05 04:22:39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裴多菲之死及其它(今古人物),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
可抛。”这首短诗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其作者为匈牙
利诗人山道尔·裴多菲,译者为左联五烈士之一、诗人
殷夫。

  不过,关于作者之死,乃至其籍贯,近年来又有新
说。

  关于前一问题,匈牙利史书记载:身为丁·布雷姆
将军副官的裴多菲,1 8 4 9 年7 月3 1 日牺牲在匈牙
利谢盖什瓦尔镇附近的战场上,年仅2 6 岁,后被葬入
当地公墓。我国新《辞海》也写道:裴多菲1 8 4 9 年
在反抗沙俄军队的战斗中牺牲。

  但不论在当时,还是后来,对此均有不同说法。裴
多菲的中学同学、福音教牧师拉·卡普利就曾说过,裴
多菲并未在战斗中牺牲,而是被俄国人俘虏了。斯洛伐
克医生帕·哈隆也讲,其父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俄军所俘
,到过西伯利亚,回国后说,在那里见到裴多菲的墓。

  以上两种说法,大相径庭。裴多菲究竟是在战斗中
“牺牲”的“英雄”,还是在战场上“被抓”的“俘虏
”?1 0 0 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8 0 年代,在匈、斯、苏等国和地区的报刊上,对
这一问题的争论又起。在这种情况下,一支由匈、苏、
美专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前往西伯利亚进行考察。该
队经过较长时间的勘查考证,于1 9 8 9 年7 月1 7 日
宣布:在距贝加尔湖不远的巴尔古津诺村,找到裴多菲
之墓,并确认墓中有其骨灰盒。近一个半世纪之谜,终
于彻底揭开!

  原来,1 8 4 9 年沙俄出动1 4 万大军,帮助奥地
利镇压匈牙利起义。匈军虽英勇进行抵抗,最后因寡不
敌众而战败。裴多菲被俘到西伯利亚,随遇而安。后来
,已婚的他又爱上当地邮局局长的女儿,同她在巴村结
婚,并生儿育女。他婚后当上赤塔的一名警长,其孙为
沙俄骑兵队中校。他1 8 5 6 年死于血毒症,葬于巴村
公墓,墓上一直竖立着写有“A S P ”的十字架。

  至于裴多菲的籍贯,据1 9 9 6 年4 月6 日斯洛伐
克《共和国报》称,他实际上是个斯洛伐克人。其祖父
、父母均为斯洛伐克人,姓彼得罗维奇,父祖分别为屠
夫和农民。1 8 2 0 年前后,父母随他人南迁谋生,定
居于匈牙利凯雷什镇,重操旧业,后又开小饭馆。1 8
2 3 年元旦,彼氏夫妇喜得贵子,取名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上学时,学习成绩不佳,一再转学,甚至
不止一次留级。但他诗写得好,为同学所喜爱,争相传
诵,后来成为一名诗人。匈牙利出版者和编辑用匈语发
表其诗歌,并遵照官方的民族同化政策,将其姓名亚历
山大·彼得罗维奇改为山道尔·裴多菲。

  1 8 4 8 年—1 8 4 9 年,裴多菲同主张和经历相
仿的拉·科苏特一起,站在当时革命斗争的最前列,成
为一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以诗歌为武器,号
召人民起来推翻反动统治,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而战。被
俘后,他重新起用自己原来的斯洛伐克名字,“A S P
”即“亚历山大·山道尔·彼得罗维奇”的缩写。

  真相大白,这在匈、斯和其它国家引起极大震动。
对此,匈牙利当局不免有点尴尬,而历史学家、文学家
和平民百姓则始而感到难于接受,继而觉得无可奈何。
斯洛伐克人对亚·彼得罗维奇晋材楚用,为匈牙利独立
自由摇旗呐喊略有微词,但对其诗歌还是颇为喜爱的。

  历史恢复其本来面目,这无疑是件好事。裴多菲头
上的光环消失了,不过他作为匈牙利伟大诗人和革命家
的地位,看来不会因此而发生动摇。

( 黄尚英)




裴多菲之死及其它(今古人物)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裴多菲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