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初唐四杰研究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初唐四杰研究

浏览次数: 62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初唐四杰研究,
    骆宾王诗歌研究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人们对骆宾王诗歌艺术的研究多见于各种文学史、诗歌史及唐诗论著中,但其中也不乏珠玑之论。
    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云:"宾王作诗之多,甚于王勃,且擅长篇,《帝京》《畴昔》之类,尤为举世所乐道。其《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的末段,煞是清丽"。苏雪林《唐诗概论》亦云:"他曾作《帝京篇》传诵于世,以五七言综错铺排如《两京》、《三都》而风流冶艳,活泼生动,不似汉赋板重,果属创体。"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则云:"骆宾王善于长篇的歌行,像《从军中行路难》、《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帝京篇》、《畴昔篇》等,都可显出他的纵横任意,不可羁束的才情来。"又说《畴昔篇》"无疑是这时代中最伟大的一篇巨作,足可以和庾子山的《哀江南赋》列在同一型类中的。""这样以五七言杂组成文的东西,诚是空前之作。当时的人,尝以他的《帝京篇》为绝唱,而不知《畴昔篇》之更远为弘伟。" 闻一多对骆宾王诗歌的看法主要体现在《宫体诗的自赎》里,他说骆宾王的《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凭一枝作判词的笔锋(这是他的当行),他只草就了一封韵语的书札而已。然而是试验,就值得钦佩。"又说骆宾王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写得比较像首诗","那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对骆宾王诗歌的认识亦颇独到:"古人虽多称道其《帝京》、《畴昔》诸篇,然其佳作,还是那几首小诗(如《在军登城楼》、《于易水送人)。寥寥二十个字,表现了积极的乐观精神以及怀古伤时的感慨。音调雄浑,气魄悲壮,同王勃那种描写自然景色和悠闲心情的作品比起来,风格是很不同的。"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认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艺术更为成熟",说"这首诗寄悲愤沉痛于比兴之中,宛转附物,怊怅切情。""不愧是初唐律诗中风骨凝练的名作。"
    最早一篇专论骆宾王诗歌的论文是马茂元的《论骆宾王及其在'四杰'中的地位──为重印〈骆临海集笺注〉作》。文章说,"四杰"之中,激昂、慷慨、爽朗、开阔的心情,以"骆宾王表现得最为突出,也是他在思想情调上最能突破六朝藩篱的代表作品。"文章还认为,骆宾王的《帝京篇》、《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篇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行路难》"都是具有时代代表意义的作品","这种诗体,从六朝后期小赋变化而来,它吸收了六朝乐府中像《西洲曲》一类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格律;它的特点,在于音节和谐,言词流利,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在论及骆宾王的五言律体时,文章认为,骆宾王的五律虽比不上王、杨,"但其中却有个别的成功之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无端,若即若离的笔意,真正勾画出'咽露哀蝉'的魂魄。这种境界,在王、杨两家集中是见不到的。"
    但是,第二篇对骆宾王诗歌艺术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却出现在三十年后,这就是刘怀荣的《骆宾王诗歌的艺术创新及其内在矛盾》。文章提出了骆诗的"创新与不成熟,都是由他诗歌自身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的论点。他认为矛盾体现在,一是抒情与铺叙,二是抒情与骈俪。他认为铺叙和骈俪过多都影响抒情。
    骆宾王文研究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只要谈起骆宾王的文,就都把目光集中到其《讨武曌檄文》上,但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人们对骆宾王文的研究有所深入和拓宽。
    马茂元、王松龄撰《骆宾王》就认为,骆宾王的"这篇檄文和他的所有文章一样,一概骈四俪六,在才华艳发、词采富丽之中,自有一种俊逸清新之气,无论是叙事、说理或抒情,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与陈、隋以来那些堆花丽叶、拖泥带水、略无生气的骈体文是颇有区别的。"
    马积高的《赋史》则主要论述了骆宾王的赋,他说,"宾王久困下位,曾因事下狱,又尝从军至塞上,生活经历较王勃丰富,故所作更多慷慨之音。其赋今唯存《萤火赋》、《荡子从军赋》两篇,然皆丽而不靡,劲而不直。《萤火赋》为在狱中作,与其《在狱咏蝉》诗意境有相似之处,而情调更为凄苦。《荡子从军赋》基本上是一首七言诗。……此赋以荡子和思妇并重,而荡子一方尤详,也写得虎虎有神,是现存赋中第一篇描绘边塞征战生活的成功之作。"
    罗宗强、郝世峰主编的《隋唐五代文学史》认为,"骆宾王的骈文大量用典,华艳中流露典重,气象宏阔,且有一股壮伟之气。……骆宾王的骈文,大抵承庾信而来,用典出神入化,富赡而圆融,技巧是很高的。"
    乔象钟、陈铁民主编的《唐代文学史》上册则将骆宾王的骈文放在齐梁以来骈文文风转变的过程中考察,他们认为:"骆宾王以及王勃、杨炯、卢照邻等擅长的骈文不是风行于齐、梁、陈、隋时代骈文的简单继承,而是随着唐王朝的建立和新文风的倡导有了革新和发展。它除了继承句式整齐、对偶工切、音韵铿锵等传统特点外,更注意隶事用典的雅切,语言的委婉传神,句式的错综变化,以及叙事、抒情、议论、写景多种手法的运用,以适应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需要;而摒弃齐梁以来传统骈文的那种絺章绘句、雕琢铺排的文风。骆宾王的骈文开始透露文风改革酝酿阶段的新风气。例如以亲老为由,婉辞裴行俭辟聘入幕的《上吏部裴侍郎书》,写得意真调苦,情文并茂,堪与李密的《陈情表》媲美;《与博昌父老书》运用大量四言短句,追忆畴昔游踪,抒情深沉恳挚;《自叙状》婉辞道李元庆的垂青提携,叙事简明,说理透彻;《对策文三道》议论风发,隶事雅切。这充分说明骆宾王在骈文方面的造诣以及革新文风方面的成就,决不是简单的六朝骈体文的继承而已。"该书还分析了骆宾王的代表作《讨武氏檄》,说此文"隶事贴切,用典精审,叙事、议论、说理、抒情,兼而有之,的确具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政治煽动性。"又说骆宾王那些诗前的小序,"或叙述诗人人生游踪、家庭情况,或说明诗篇的创作动机和过程,或抒写事物盛衰变化、祸福倚伏的人生哲理,对于读者理解诗篇的寓意,起到了阐幽抉微的作用。表达形式虽用骈俪文体,但却写得纵肆酣恣,委婉多致,给予人神采飞扬、挥洒自如的感觉。"

       三、卢照邻研究

    卢照邻生平研究  卢照邻的生年不可确考,本世纪人们推论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闻一多《唐诗大系》定为637年,即贞观十一年,但未见确凿之证据,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周祖譔《隋唐五代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王士菁《唐代诗歌》等均沿用其说;(2)苏雪林《唐诗概论》则定卢照邻约生于650年,即高宗永徽元年,亦未见依据,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陈子展《唐宋文学史》也持此说;(3)刘开扬在1957年发表的《初唐四杰及其诗》中第一次对卢照邻的生年进行了粗略考证,他认为卢照邻当生于635年,即贞观九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马茂元《读两〈唐书·文艺(苑)传〉札记》亦持此说;(4)傅璇琮《卢照邻杨炯简谱》系为630年前后,骆祥发的《初唐四杰研究》附录《初唐四杰年谱》沿用其说;(5)任国绪《卢照邻诗文系年及生平行迹》说卢照邻约生于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张志烈《初唐四杰年谱》也持此说;(6)祝尚书《卢照邻集笺注》附录四《卢照邻年谱》则认为卢照邻当生于贞观六年(632)前后。综合以上各家之说,均未能确考卢照邻之生年,多为大致之推断。
    关于卢照邻生平行迹,学界亦有不少研究成果。刘开扬《初唐四杰及其诗》一文对卢照邻的一生重大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作者认为,卢照邻向王义方学习五经并不是显庆末,而是在早年于扬州学完苍雅后北返,到泗州涟水王义方的家乡或洹水王义方的任所去学的;文章认为闻一多《四杰》一文引据《唐会要》卷八二所载显庆三年(闻氏误为二年)卢照邻与宋令文、孟诜等向孙思邈执师贽之礼一事是显然错误的,很可能是上元元年和孙思邈见面,第二年因治病向孙思邈执弟子礼,学老庄及医学;对于卢照邻的死,文章认为《旧唐书》说他死时年四十,显然是不妥当的,卢照邻最少睿宗文明元年(684)还一息尚存,那时他已是五十以上的人了。
    在刘开扬之后对卢照邻生平行迹进行考证的是马茂元,他在六十年代所撰的《读两〈唐书·文艺(苑)传〉札记》中对《卢照邻传》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辨析、考证工作,如他考证出卢照邻弱冠为邓府典签,当在永徽(公元650──655年)之间或显庆(公元656──660年)之初,当于麟德二年(公元685年)出任新都尉;照邻去蜀,乃以佚满去官,非因病去也,且时在咸亨之初;离蜀之后照邻曾客东都,且另有所恋,不久就不幸遭缧绁之灾,又染幽忧之疾,遂至终身废弃也;照邻当死于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5年)以后,其年岁当在六十左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初唐四杰研究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滕王阁序  初唐四杰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