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悟孟子
浏览次数: 59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浅悟孟子,
孔孟都盛称“汤武革命”,齐宣王认为“武王伐纣是以臣弑君”,孟子就反驳说:“贼仁者叫做贼,贼义者叫做残,残贼之人叫做独夫。只听说武王是诛独夫纣,没听说是弑君。”
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由此衍生的平视君王而无所畏惧的精神,在两千多的封建社会中,实在是极为罕见的!
一千多年后,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读到以上的话,想是触动了专制的神经,勃然大怒声称“这老儿要是活到今天,朕非杀他不可”,还要撤去了孟子在孔庙配享的资格,并将之赶出孔庙,并下诏谁敢谏说以大不敬论。当时刑部尚书毅然冒死而谏,抬棺上朝,大义凛然道:“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在下每读此句,便热血沸腾。想来六七百年后的今天,言犹在耳,激响回荡!
还记得,对儒学曾持异议的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十批判书》中也说:“我之所以比较推崇孔子与孟轲,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在各家中是比较富于人民本位的色彩。”难得可贵的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比之孔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孟子地位的确立,是自中唐大文豪韩愈开始的。韩愈大笔挥就了一篇极为著名的文章——〈原道〉。这位大文豪提出了“道统”说,认为孟子是直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的继承人。并认为:“欲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在韩愈写过〈原道〉之后,至北宋,欧阳修又提出“孔子之后,唯孟子知道”以及孙复、石介、范仲淹,王安石等等,都对孟子推崇备至。南宋时,孟子升格运动已到晚期。原属诸子的《孟子》被正式升格为“经”,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朱熹还把〈孟子〉列为四书之一。具有讽刺性的是,
朱熹对孟子其人其书推崇备至,认为系孔子谪传,甚至公开声明,自孟子后,真孔学便失传了,认为孟子直承孔子的道统。儒家学者还普遍认为儒学经典入门读物,首推《论语》和《孟子》。二程说:“学者须先读《论》、《孟》,穷得《论》、《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其它经则省力也”(《近思录》)。二程甚至说,《论语》和《孟子》学好了,其实不然经也可以不学,可见《孟子》的地位有多高。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却如梁任公所说:“自昌黎倡之,宋贤和之,孟学似光大矣。然于孟子经世大义,无一能言者,其所持论无不与之相反......自宋以来,有尊孟子之名,无行孟学之实!(《饮冰室书话》)
“孔子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韩非子》),如果说孔子这次没有必然性的偶然性的施行德政只是昙花一现,那么,孟子这种同样的王道思想注定只能成为千古绝唱。
叹惜之余,我们不妨试想,孟子这些站在人民立场上而让帝王反感的思想言论,又怎能会被封建统治者采纳?反之,那么几千年历史又将是怎样?
茫然中,我不得而知。
浅悟孟子
孔孟都盛称“汤武革命”,齐宣王认为“武王伐纣是以臣弑君”,孟子就反驳说:“贼仁者叫做贼,贼义者叫做残,残贼之人叫做独夫。只听说武王是诛独夫纣,没听说是弑君。”
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由此衍生的平视君王而无所畏惧的精神,在两千多的封建社会中,实在是极为罕见的!
一千多年后,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读到以上的话,想是触动了专制的神经,勃然大怒声称“这老儿要是活到今天,朕非杀他不可”,还要撤去了孟子在孔庙配享的资格,并将之赶出孔庙,并下诏谁敢谏说以大不敬论。当时刑部尚书毅然冒死而谏,抬棺上朝,大义凛然道:“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在下每读此句,便热血沸腾。想来六七百年后的今天,言犹在耳,激响回荡!
还记得,对儒学曾持异议的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十批判书》中也说:“我之所以比较推崇孔子与孟轲,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在各家中是比较富于人民本位的色彩。”难得可贵的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比之孔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孟子地位的确立,是自中唐大文豪韩愈开始的。韩愈大笔挥就了一篇极为著名的文章——〈原道〉。这位大文豪提出了“道统”说,认为孟子是直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的继承人。并认为:“欲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在韩愈写过〈原道〉之后,至北宋,欧阳修又提出“孔子之后,唯孟子知道”以及孙复、石介、范仲淹,王安石等等,都对孟子推崇备至。南宋时,孟子升格运动已到晚期。原属诸子的《孟子》被正式升格为“经”,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朱熹还把〈孟子〉列为四书之一。具有讽刺性的是,
朱熹对孟子其人其书推崇备至,认为系孔子谪传,甚至公开声明,自孟子后,真孔学便失传了,认为孟子直承孔子的道统。儒家学者还普遍认为儒学经典入门读物,首推《论语》和《孟子》。二程说:“学者须先读《论》、《孟》,穷得《论》、《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其它经则省力也”(《近思录》)。二程甚至说,《论语》和《孟子》学好了,其实不然经也可以不学,可见《孟子》的地位有多高。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却如梁任公所说:“自昌黎倡之,宋贤和之,孟学似光大矣。然于孟子经世大义,无一能言者,其所持论无不与之相反......自宋以来,有尊孟子之名,无行孟学之实!(《饮冰室书话》)
“孔子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韩非子》),如果说孔子这次没有必然性的偶然性的施行德政只是昙花一现,那么,孟子这种同样的王道思想注定只能成为千古绝唱。
叹惜之余,我们不妨试想,孟子这些站在人民立场上而让帝王反感的思想言论,又怎能会被封建统治者采纳?反之,那么几千年历史又将是怎样?
茫然中,我不得而知。
浅悟孟子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浅悟孟子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推荐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