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变形记》想到“弱势群体”
浏览次数: 89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由《变形记》想到“弱势群体”,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变成虫子的主人公最终还是被抛弃了。
格里高尔就是陷入无边孤立情境中的“弱势群体”的一员。
残疾人、孤寡老人、弱智、精神病人、失足青少年、吸毒者、爱
滋病人,甚至同性恋……这些孤独的人们便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有一种说法:人的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我不以为。对于“弱势
群体”,这种不被理解,不被关注的孤独其实是“大群体”中部分个
体造成的。
“大群体”为他们做了不少事,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部分个
体却没能做到。
这里,我将“弱势群体”粗分为两类:一是因得不到理解而陷入
孤立的,二是因得不到关注而陷入孤立的。
前者是给人罪恶感的异类。这里以吸毒者为例。他们由于各种原
因染上了毒瘾,这是既定事实,无法改变。他们也渴望摆脱“白魔”
的阴影,但不少人在戒毒过程中却屡遭失败。生理上的毒瘾不难戒,
难就难在心理上彻底与“白魔”决裂。为何心理上戒不了呢?因为有
些人并不理解、尊重他们。“他吸过毒,没药救的,不用理这种人!”,
多么可怕的冷漠!回不到“大群体”的他们必然重回原有的群体,再
次吸毒。如此下去,便是一种恶性循环。好比跌入陷阱的人,非但得
不到外界的支援,当他快爬出来时,却又被无情地推了下去,永远无
法爬出陷阱了。站在控诉方的人,从不曾为被控方想过,如果自己是
那个吸毒者呢?角色互换意识在关键时刻总是被遗忘。郑辛遥先生曾
有一幅漫画,说的就是要理解别人的不理解处。这种理解就是温情!
后者则是那些被人们称作疯子、傻子、活死人的“废物”。他们
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思考,但只要是人,一定是有情感的吧。疾
病不是自己“作”出来的,是被迫无奈的。无意中看到沈健中先生的
摄影作品集《人道主义》。镜头不是对准明星、美人,而是朝向孤寡
老人、伤残儿童、弱智、精神病患者这些“弱势群体”。那一幅幅愁
苦、呆痴、疯癫的人像当然没有大腕、美女那般光彩夺目,却拥有一
股震撼人心的力量。他要人们不能忘记,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中,还
会有偏僻简陋的福利工厂;在高耸入云、装潢奢华的宾馆高墙背后,
还会有被众多人遗忘的悲苦角落;在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滋润时,还
会有一颗颗需要安抚的干枯的心灵。在当今商朝汹涌的年代,还有人
完全不顾经济利益,只为寻求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像
沈健中这样的艺术家难道不值得人们尊敬景仰吗?他关注这些“弱势
群体”,并用自己的作品呼唤更多人的关注。这种关注就是温情!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竞争也随之异常激烈的今天,现代人会不
时感叹人情的冷漠。生活是富裕了,心灵却是贫瘠的。有的人甚至悲
观地认为自己已经坚强到不需别人的帮助,当然也不去给别人以温情;
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已经够少了,为什么还要分给别人?“弱势群体”
这个包袱就让社会背负好了,我一个个体有什么能力?然而,我却要
说,个体的力量对于社会可能是不算什么,但这种力量对于另一个体
却是100%的,是无比巨大的!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我没有更多的希冀,但愿现代社会的格
里高尔们不再被抛弃,但愿我们找回失却的东西。一切就从你、我做
起吧!
说明:对于卡夫卡的作品,有无数种不同的解读。《变形记》中
格里高尔所处的社会跟我们现在的社会当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并
不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变形记》的。我不以为我们的社会对“弱势
群体”不理解,不关注,我所针对的是个体。为了避免误解,特此说
明。
由《变形记》想到“弱势群体”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变成虫子的主人公最终还是被抛弃了。
格里高尔就是陷入无边孤立情境中的“弱势群体”的一员。
残疾人、孤寡老人、弱智、精神病人、失足青少年、吸毒者、爱
滋病人,甚至同性恋……这些孤独的人们便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有一种说法:人的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我不以为。对于“弱势
群体”,这种不被理解,不被关注的孤独其实是“大群体”中部分个
体造成的。
“大群体”为他们做了不少事,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部分个
体却没能做到。
这里,我将“弱势群体”粗分为两类:一是因得不到理解而陷入
孤立的,二是因得不到关注而陷入孤立的。
前者是给人罪恶感的异类。这里以吸毒者为例。他们由于各种原
因染上了毒瘾,这是既定事实,无法改变。他们也渴望摆脱“白魔”
的阴影,但不少人在戒毒过程中却屡遭失败。生理上的毒瘾不难戒,
难就难在心理上彻底与“白魔”决裂。为何心理上戒不了呢?因为有
些人并不理解、尊重他们。“他吸过毒,没药救的,不用理这种人!”,
多么可怕的冷漠!回不到“大群体”的他们必然重回原有的群体,再
次吸毒。如此下去,便是一种恶性循环。好比跌入陷阱的人,非但得
不到外界的支援,当他快爬出来时,却又被无情地推了下去,永远无
法爬出陷阱了。站在控诉方的人,从不曾为被控方想过,如果自己是
那个吸毒者呢?角色互换意识在关键时刻总是被遗忘。郑辛遥先生曾
有一幅漫画,说的就是要理解别人的不理解处。这种理解就是温情!
后者则是那些被人们称作疯子、傻子、活死人的“废物”。他们
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思考,但只要是人,一定是有情感的吧。疾
病不是自己“作”出来的,是被迫无奈的。无意中看到沈健中先生的
摄影作品集《人道主义》。镜头不是对准明星、美人,而是朝向孤寡
老人、伤残儿童、弱智、精神病患者这些“弱势群体”。那一幅幅愁
苦、呆痴、疯癫的人像当然没有大腕、美女那般光彩夺目,却拥有一
股震撼人心的力量。他要人们不能忘记,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中,还
会有偏僻简陋的福利工厂;在高耸入云、装潢奢华的宾馆高墙背后,
还会有被众多人遗忘的悲苦角落;在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滋润时,还
会有一颗颗需要安抚的干枯的心灵。在当今商朝汹涌的年代,还有人
完全不顾经济利益,只为寻求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像
沈健中这样的艺术家难道不值得人们尊敬景仰吗?他关注这些“弱势
群体”,并用自己的作品呼唤更多人的关注。这种关注就是温情!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竞争也随之异常激烈的今天,现代人会不
时感叹人情的冷漠。生活是富裕了,心灵却是贫瘠的。有的人甚至悲
观地认为自己已经坚强到不需别人的帮助,当然也不去给别人以温情;
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已经够少了,为什么还要分给别人?“弱势群体”
这个包袱就让社会背负好了,我一个个体有什么能力?然而,我却要
说,个体的力量对于社会可能是不算什么,但这种力量对于另一个体
却是100%的,是无比巨大的!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我没有更多的希冀,但愿现代社会的格
里高尔们不再被抛弃,但愿我们找回失却的东西。一切就从你、我做
起吧!
说明:对于卡夫卡的作品,有无数种不同的解读。《变形记》中
格里高尔所处的社会跟我们现在的社会当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并
不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变形记》的。我不以为我们的社会对“弱势
群体”不理解,不关注,我所针对的是个体。为了避免误解,特此说
明。
由《变形记》想到“弱势群体”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变形记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推荐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