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视阿Q之现状
前面曾经提到,阿Q精神有种种表现,最主要体现为懦弱、自欺欺人、麻木、贪小利、爱凑热闹等,这些都是有很深的根源的。
懦弱是中华民族很长时间来的一个弊病。双半社会只是使人们懦弱的本质进一步加深和暴露出来。懦弱就得挨打,这是一个不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真理。懦弱就像吸毒一样,会越来越深,因为你懦弱,别人欺负你,因为别人欺负你,而你不敢反抗,你就会更懦弱。
改掉懦弱的劣性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首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坚信,凭借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们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要树立起对国家和人民承担责任的观念。只有时刻都告诫自己,要承担责任,才会激发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和勇气,帮助我们驱赶懦弱,勇敢地去面对一切。
由于懦弱挨了打,又不肯接受现实,所以就自欺欺人了,这更是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之一。现实中的例子很多,正所谓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自欺欺人往往使人迷失方向,陷入一个美丽的陷阱中。追求一时精神上的快乐,只会让人承受更大的痛苦。如果早一些从陷阱中跳出来,会使人少承担一分痛苦,否则陷得越深则越不可救药。
自欺欺人的人有两种。一种为人并不是很能清楚地认识事物,模模糊糊地安慰自己。另一种是明明很清楚现实,但却不切实际地安慰自己。第一种人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把握好度,便是一种减轻压力,重拾自信的好方法,否则也会陷入深渊。而第二种人是最可悲的。疯狂地欺骗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这也是阿Q对我们的警示。
自欺欺人的本质便是不敢面对现实。要想克服这点无非就是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认清现实;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现实毕竟是现实,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摆脱自欺欺人所带来的痛苦。
麻木是阿Q所生活的环境中人们精神上的又一共同点。在当代社会中,“麻木”消失了吗?没有,它依然存在,而且影响着许多人。人们为什么会麻木?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与历史根源,但有两点是肯定的。在精神上被物质所征服的人会麻木,很久没有被感受到“情”的人会麻木。麻木会使世界变得黯淡无光,会使人们心灵之间的桥梁支离破碎。随着物质生活的进一步提高,“情”这种美好的事物将受到各种挑战。 增强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缩短人们心灵间的距离,才能萦造一个温暖的环境。“人之初,性本善”,不要让麻木的心态堵塞人们心灵的通道。
此外,贪小利、爱凑热闹等都是阿Q身上所体现的国民的劣性。贪小利是一种狭隘的思想,一个人总想占小便宜,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他犹如一只井底之蛙,眼中的世界仅是一小块而已。当然这和人们自身的素质有关。素质高的人眼光也更开阔一些,他们懂得放弃,舍得放弃,并且能够承受放弃,因此不会被小事所左右,往往能成大事。狭隘的人往往被小利所控制,舍不得这个,放不下那个,永远也成不了大事。看过阿Q的人是否该想一想,自己能否坦然地正视一切小利呢?
当今社会爱凑热闹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人往往内心空虚,无事可做或少有事做,大街上两个人的吵骂便时常会导致道路水泻不通,难道我们的精神生活真的那么空虚?如今,飞速发展的世界需要我们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而我们伟大的民族又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难道这些还不足以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吗?
阿Q之所以对我们今天的许多人来说都不陌生,是因为他身上所集中体现的阿Q精神依然映射在整个社会上。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揭露这些精神,以警示有识之士。
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发展了,阿Q时代已经过去,但仍有那么多阿Q的子孙生活着。有识之士也该把警示付诸于改进了。只有走这条路,中华民族才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结论:
是我国悠悠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 是我国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铸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五千年的辉煌也是封建王朝的鼎盛,辉煌的历史同时掩盖了封建思想长期控制下所必然要产生的国民劣根性,加之近代我国逐步迈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资本主义思想开始歪曲地渗入了广大国民心中,便产生了既具有历史普遍性又是在特定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阿Q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也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但由于深刻的历史根源与社会根源,阿Q精神实际上依然普遍存在于整个中国社会,它只是被表面上所展现出来的丰富物质资料所掩盖罢了,当人们在孤寂的星夜中静静深思时,恐怕便会唤起心灵深处的那份恐惧吧。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末,在物质生活进一步提高,精神生活却渐显贫乏的今天,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莫名地混乱起来,迷惘与彷徨频繁闪现在广大国民的脑海之中。
今天,我们再次提出“阿Q精神”,重新分析国民劣根性,包括懦弱性,自欺性,狭隘性,麻木性等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社会背景、具体表现与时代特点,其实并非是为了批判,因为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阿Q精神的思想映射之下呢?我们作为当代中学生,祖国未来的主人翁,只是希望能借此警示那些新时代的阿Q们驱除或多或少隐藏在我们每一个人心灵中的“阿Q精神”,从而唤醒至今仍受到封建思想束缚的中华民族,唤出我们伟大祖国的真正崛起。虽然这是一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也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发生哪怕是丝毫的质变,但作为中国未来
www.350xue.com
的主人,我们坚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社会的明天,也为中华民族的未来。
吾视阿Q之现状
- › 吾视阿Q之现状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