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先生小记
自然规律是无可抗拒的,现代文学史上的巨星一颗颗地陨落,2001年年初作古的吴组缃先生即又是一位。
吴先生不仅是名垂青史的小说家,而且是深得学生欢迎的教授。30多年前我在北大上学听过吴先生的课。那时给我们讲课的名教授很多,有的名声不小,讲课却远不及他的名声。他讲写作,举过一个病句例子:“他用右手从头上摘下自己的帽子。”吴先生说,若无特别需要,不必指明摘帽的是右手还是左手;“头上”两字也应当删去,帽子不是从头上还能从哪儿摘下呢?“自己的”这个修饰词更加当删,读者决不误会你是摘旁人的帽子。因此14个字的长句,只需5个字就够了:“他摘下帽子。”这小小的病句分析接连引起哄堂大笑。在笑声中,我省悟到,原先以为自己的文笔流畅优美,其实口罗嗦得很哩,脸上有点儿燥热。
听吴先生的课,我们常常笑声不绝,而吴先生自己并不轻易地笑。略方的脸上,认真严肃,两眼时而微微向上作一斜视。他的口音,是能听出安徽腔的普通话,特别是尾音,但语气短促干脆,说到关键处猛地甩出来似的,铿锵有力,不容置疑。我并无根据地想,老吏断狱大概就是这么说话的。后来吴先生的入室弟子赵齐平老师教我们宋元明清文学,神情语气也是如此。赵齐平老师虽是四川人,但讲课也带上了一点安徽腔,有时竟也两眼一斜,甩出个不容置疑的结论。凑巧那脸盘也有点方,背后大家都叫他小吴组缃。我们同样喜欢赵老师的课,好像听吴先生课的翻版。2000年许多报纸登了三位北大教授几乎同时英年早逝的消息,第一位就是赵老师。没想到他在吴先生之前谢世,实在叫人喟叹。
吴先生讲课精彩名闻遐迩,每逢吴先生的课,必有外系外校乃至数十里外的人赶来听讲,教室里常挤得满满的。课后免不了一番关于吴先生的谈论。听说吴先生家客厅挂着他与霍查合影的大幅照片,是他参加作家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照的。听说吴先生有本他自己手批的《红楼梦》秘不示人,想来批文中必有许多独到的、但在那时未免要视为奇谈怪论的见解。吴先生不轻易发表论文,我们又觉得,学者的吴先生很有点高深莫测。
前几年我有机会回母校进修一年。久别归来,当然要拜望往日的师长,又特别想去看望吴先生,但虑及吴先生年事已高,委实不忍打扰。一年殆尽,眼看要离开燕园,同室的奚学瑶君从秦皇岛文联来研究散文,亦60年代的北大校友,他终于忍不住道:“这次不去看吴先生,遗恨无穷!”于是一时兴起,我们顾不得应该事先约见的常礼,立即直奔吴先生住处朗润园,好像稍一耽搁便失了闯上门去的决心。同去的还有邻室南京大学来的朱寿桐君。
我们以为不便打扰老人,也许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老人其实是寂寞了。当我们3个不速之客落座在吴先生的小客厅里,他很高兴,丝毫没有往日讲台上的那种庄严。老人八十有三,看上去相当虚弱。是午睡刚起,还穿着睡衣,戴着睡帽,更添虚弱的神态。然而一打开话匣子,他就侃侃而谈,又显现出老人当年甚健的谈锋。当时青年中在徐志摩诗热过后开始了徐志摩散文热,奚学瑶正写这方面的文章。不料吴先生说,他不喜欢徐志摩散文,尤出乎我意料的,他竟也不喜欢朱自清的散文,他说:“当朱先生的面我也说过不喜欢他的散文。他的散文太做。”我在心里嘀咕,说做,《荷塘月色》是有点儿,难道《背影》也做么?当然我没有说出来,今天不是来探讨学术的。事后我终于承认《背影》确留有做的痕迹。
闲话谈开了,老人兴致越来越浓。他毕业于清华,又在清华任过教。忆及青年时代,他颇有感触地说到,清华办事效率高,北大则有官僚气。他又说,北京的女学生喜欢往燕京、清华跑。有个顺口溜:“北大老,师大穷,燕京清华好通融。”燕京是教会办的学校,看管学生很严,女学生住一至六院,平时不准男生出入,会客要到院子外面的姊妹阁(今日北大校园的南北阁),只在假日女生宿舍才准开放。燕京女生有洋学生风气,她们做好一个小布袋,放进一些精美的手帕,专供假日上门的男学生随意拿走。这时奚学瑶冒出一句:“吴先生您也拿么?”我正怪奚的唐突,老人却立即接口,而且接得干脆:“当然拿!”“当然”两字引得我们开怀大笑。老人说话虽然底气不足了,但那不容置疑的口吻依然故我。
原只是拜望一下而已,可是不知不觉聊了一个多小时。纵然吴先生仍有聊下去的兴致,我们还是于心不忍,不得不起身告退。出了朗润园,我想,作为读者,与文学史上这位优秀的小说家,作为学生,与讲台上这位深受爱戴的教授,这是最后一面了。奚学瑶说得不错,错过这次机会,必然遗恨无穷。可欣慰的是,朱寿桐带着照相机,在未名湖边留下了我们和吴先生的合影。就为一张合影,80老翁从朗润园步行到未名湖,有一里路吧。
如今照片还在,吴先生不在了。然而,吴先生的作品还在;吴先生的教授风采还在。吴先生,还在。
(摘自《浅酌书海》一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吴组缃先生小记
- › 吴组缃先生小记
tag: 吴组缃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