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遐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今天的小学生也许都会背诵。而笔者初读该诗时,可能已上初中,但也不是在课本上读到的。那时“文革”刚结束,语文课本远没有现在的深,收录的古诗词更少。记得初读时即为诗人所描写的景致所吸引,但由于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乌啼”不知怎么看成“鸟啼”,而且还错读了两三年。好在从没在大庭广众之下诵读,否则能让听众笑掉大牙。
暮春时节,笔者有幸来到苏州,登枫桥,上寒山寺,寻诗人的足迹,听那悠悠的千古钟鸣。
寒山寺本是一个小寺院,位于苏州古城西七八里路远的京杭大运河畔,只因张继这首诗而使它蜚声海内外,成为苏州的一大著名旅游胜地。
我们去时正值“五一”旅游黄金周,寺院外停车场上排满了各地的旅游车,路上的游客更是熙熙攘攘。转过一条路,来到运河前,一座月牙形的单孔石拱桥横跨运河两岸。从桥头立着的景点介绍牌上得知,这座桥叫江村桥,而枫桥则在前面的不远处。导游小姐说,枫桥与这座桥没啥两样,意思是无须再看。然后,她便带我们进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唐代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二人由天台山来此主持,因而世人便称该寺为寒山寺,而其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则不为世人所知。寺院山门前有堵黄墙照壁,上书“寒山寺”三个大字,游人纷纷在照壁前留影,而连绵不断的钟声则从寺院内传出。步入寺院,几乎随处都可看到虔诚的人们在烧香拜佛,寺内香火极盛。
笔者是在照壁的背面看到《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行体书法,落款为清代经学大师俞樾。据说俞樾的石刻真迹则在寺院的碑廊内,是他于86岁高龄时书写的。据介绍,《枫桥夜泊》这首诗在日本极受推崇,并被收录在语文课本中。日本游客来苏州,必到寒山寺,顺便买一张俞樾写的诗碑拓本以作纪念。
张继,襄州(今湖北襄阳)人。有关其生平事迹,史料记载很少,只知道他于唐天宝12年(公元753年)中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小官,留传下来的诗作有30余首。前人评价他的作品,认为“诗体清迥,有道者风”。从其诗文来看,张继是在漫游吴越时写下这首七言绝句的。而经历代传抄,文字上也产生了一些谬误。有人考证,诗中第二句“江枫渔火”中的“江枫”二字,原诗应为“江村”。据说张继写下该诗后,先前也并不为世人所注意。只是后来该诗收入《唐诗三百首》,才成为唐诗的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由此可知,若《枫桥夜泊》这首诗没能流存下来,说不定今人可能不知唐代有个诗人叫张继,而寒山寺也出不了名,更不会成为苏州的著名景点。
在寺内游览一周,笔者感到,来寒山寺不去枫桥岂不是一大憾事!于是相约几位同行者,按照游览指示牌的介绍,穿过两旁叫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巷,来到相距不过百米的枫桥下。走到桥下才知,原来这里还要买门票。旅游不就是花钱买感受吗!我们买下门票,进得门来,只见一高达二三十米的关隘城楼立于面前。城楼名叫铁岭关,矗立于枫桥一头。枫桥确是与江村桥一样高大、美观的石拱桥。登上枫桥,只见前面水域更为广阔,笔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古运河与松江的相结处(松江为吴江的下游,而合称则是吴松江,流经上海段则称苏州河)。而运河对岸幽曲的小巷,河边窄窄的石板路和古码头,连同周边古老的民居,构成了一幅悠美的风景画。说不定那个码头,就是当年诗人泊船住宿、夜不能寐、吟诵下千古佳作的地方。
枫桥遐思
- › 枫桥遐思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