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2017.3)

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2017.3)

浏览次数: 79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2017.3),
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密遣二人非州内所识者,为从外来,诣庆宾告曰:“仆住此州,去此三百,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疑其有异,即便诘问迹其由绪。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姓解字思安。时欲送官,若见求及,称‘有兄庆宾,今住扬州相国城内,嫂姓徐;君脱矜愍②,为往报告见申委曲;家兄闻此必重相报,所有资财当不爱惜。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是故相造指申此意。君欲见雇几何当放贤弟。若其不信,可见随看之。”庆宾怅然失色,求其少停,当备财物。此人具以报,崇摄庆宾问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它尸?”庆宾伏引。更问盖等,乃云自诬。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崇召女巫视之,鞭笞一百。
[注]①  崇:李崇(公元455-525年),北魏中后期名臣,曾任扬州(今安徽寿县)刺史。  ②  君脱矜愍:脱,如果;愍,同“悯”。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  徙:发配充军
B.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  狱:收入监牢
C.比有一人见过寄宿。  比:近期,前不久
D.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  质:(作为)人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3.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李崇所断案件“证据确凿”的一组是
①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
②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
③更问盖等,乃云自诬。
④崇摄庆宾问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它尸?”
⑤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款引”,从实认罪的意思。“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则是酷刑造成的屈打成招。
B.李崇妙断苟泰失子一案:他在设计好“情境”中体察原、被告的感情差别而明辨真伪。
C.李崇密遣的差役为取得解庆宾信任而获取真实情况,甘愿作人质。此举果然见效。
D.女巫为解思安假死提供伪证,受到鞭笞。这说明李崇办案毫不苟且,有罪必究。
第Ⅱ卷(共108分)
四、(15分)
   15.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①乔阳不闻,②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③欲与父母相允娱耳,④何以愧为!”⑤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江  楼  感  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
    答:(1):

(2):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3)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18分)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江南古镇      杨国民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穿梭往来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贴。
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青石板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把一段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折曲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绵长清丽的诗意就该由古镇的小巷里抽绎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欸(ɑǐ)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对一条条漂泊的远舟来说,那古镇就是一处驿站。白天,他们在河道里经历了风与浪的搏斗,在夕阳西下,落霞铺彩之时,挟着唱晚的渔歌,沾着浪尖的飞沫,泊进古镇平静的港湾里。那掌舵的老大或拉纤的汉子便循着窄窄的石级缓缓地走上来,在古街上溜达一下,舒张舒张疲乏的身躯。然后在临河的一爿小酒店里坐下来,沽一壶酒,买两碟菜,慢悠悠地喝,把余下的一丝精力蘸着酽浓的酒液,直喝到酥酥的微醉,然后枕着古镇的恬静酣睡一夜,蓄养出勃勃的精力,再供明天的风浪去销蚀。明天路程的终点也许还是一座古镇,就那么山一程水一程地漂泊过去,一座座的古镇就钩连着他们的今天、明天和后天,在时空的坐标轴上,古镇就勾画出他们一条条生命的曲线。古镇的性格异常温顺,就如羞于表达的朴实纯正的村姑,眉宇举止间却还是掩饰不住那脉脉的柔情。吊脚楼下笼着的一片幽水,正是她那诚挚的情怀,临河的一扇扇木窗,启阖之间,纳下片片匆匆去来的帆影。
在古镇的人流里,你若驻足细听一听,就会发现许多还没有完全同化的口音,他们的祖先或许来自戈壁瀚海,漠漠黄土,因为那贫瘠的土地难以负载他们生存的沉重叹息,遂逐一脉弱水,在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终于择定将古镇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地。只是用保住那方故土的语言,来寄托对它的永久思念。江南的许多古镇,你别看它貌不惊人,它或许就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你看,古镇的四周是广袤的田野,一带萦纡的清流,一抹起伏的山影,就凸现出这么一个恬静的处所……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在一处青藤垂垂的院落里,隔了外界的喧嚷,避了市井的诱惑,面壁十年,精研邃思,而一旦出露,怎不叫世人惊愕瞩目?!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蕴足了文化底气,就从这里展开它的册页。
18.(1)“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这是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最能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有哪些?(列举5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突出了江南古镇乡土风情的哪些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江南古镇文明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在古镇的人流里,有许多是从外地迁来的,其用意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如一曲远方飘来的古老的歌,热情紧凑的节奏之后,悠悠的余韵徐徐而来,显得意境深邃,令人回肠荡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2017.3)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学  考试题  河北省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