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2017.3)

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2017.3)

浏览次数: 79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2017.3),
B.“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王安石《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
C.第3段中,作者把“如虹饮水”的石拱桥比作行草书法,这样写显得生动形象。
D.文中村姑的形象就是古镇人的形象;村姑的性格就是古镇人的性格。
E.本文语言精巧,虚实相生,言简意赅,增强了文章的情趣美和情韵美。
六、(12分)

22.简要概括下面的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4分)













答:                                        &n



www.350xue.com
bsp;                             
23.为了表达的通顺连贯,下面的一段话中有三个句子的句式需要改动,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①小洁和小建正在马路中间玩耍,②一辆卡车疾弛而来。③小洁在危急关头使劲一推,④小建被推到了路边,⑤而卡车却撞倒了小洁,⑥躺在路上再也爬不起来。⑦小建连忙把小洁背起来,⑧把他送到了附近的知名的一家医院。
第( )句改为:
第( )句改为:
第( )句改为:


24.仿照下面的拟人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用新的本体,拟出新的形象,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悬崖边的树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倔强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人说:地球上最宝贵的是生命,拥有生命才能拥有一切。
  学者说: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永久的活着……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 “隽”读作juàn; B. “茕”读作读作qióng; C. “纂读作zuǎn。)
2.D(“义气用事”应作“意气用事”)
3.D
4.D(不当之处有三:一是“特有”没必要加引号,二是“欺”字后应该带有问号,三是三个并列短语之间的逗号也应改为顿号或不用)
5.B(A.惯用语,比喻事前确定口径或做法;B.“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至指挥不灵;C.歇后语;D.俗语)
6.D(A项缺宾语,B句式杂糅,C项递进关系颠倒)
7.D (这是一道考查对“文明”、“文化”两个概念理解的题目,A项是对“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这句话的阐释性转述;B项是对“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必然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由此来看,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这两句话的嫁接性转述,[内容整合,语言嫁接];C项是对第四段内容的转述,把“前一种意义”,“后一种意义”具体化了,“穿中山装也是一种有文化的标志”和“我们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是同义转述;以上提到的几种文意转述都是命题时常用的语言手段。D项从表面看,“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与“文明价值有高低之分”似乎是矛盾的,但前者对应着第一段“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角度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后者对应着第四段“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这两段话表述角度不同,一就文明而言,一就文化而言,不构成矛盾关系。解析D项,用到了“整合远距离信息”的方法。)
8.B(本题对应第二段文字。A、C、D分别从作用、改造客观世界、构成的角度理解文明尺度,B是对“综合”的曲解。)
9.C(本题对应第三段文字。“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正是缘于“不同特征、风格和样式”当然不能构成后者的根据。)
10.D(A:“依附”一词理解错误;B:文明的内在价值是独立存在的,它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显现;C:真、善、美的表现是受时代、地域和民族限制的。)
11.B(狱,官司)
12.D(两句中的“所”字均与“为”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A项,“见申委曲”的“见”在动词前,表示替我怎么样;后一句的“见”表被动。B.项,“以”字,在前一句是介词,介进行为的凭据,在后一句是连词,同“而”。C项,“少”字,在前一句作“稍微”讲,在后一句作“少数”讲。)
13.C(“爱”这里作“吝”讲,现代汉语中无此义项。)
14.D(①句与④句,只是办案中的作法,不能视为确凿的结案证据。)
15.C(“甘愿作人质”的不是差役,而是差役说解思安愿作人质。)
【文言译文】
当初,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儿子,遇强盗时丢失了,数年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后来发现孩子在同县人赵奉伯家里。苟泰以此状告赵奉伯。苟泰与赵奉伯都申言那是自己的儿子,并都有邻居作证。郡、县官员不能决断。李崇说:“这容易弄清楚。”令二人与那孩子隔离(拘禁),拘禁过了几十天,然后派人(分别)告诉他二人说:“你儿患病,不久前突然死亡,(官府)解除监禁,你可出去办理后事。”苟泰听后放声大哭,悲痛不已;赵奉伯只是叹息,没有特别悲痛之意。李崇分析了解到的情况,就把孩子判给苟泰,追究赵奉伯诈骗罪。赵奉伯于是如实招供:“我以前丢失了一个儿子,于是便冒认了这个孩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2017.3)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学  考试题  河北省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