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

浏览次数: 88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
11、选出下列对第一节文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来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12、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郭轩楹场,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是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14、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建筑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态化”,与古代文学的积淀密切相关。
B.“内向性庭院”是我国古代庭院最具典型性的建筑。
C.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是说小院诗化了,可见小院必定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D.一个人诗情画意的素养,影响着他对建筑形象的欣赏与创造。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2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曾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溪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注:台--指御史台。橐--袋子。
15、.对下列四句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靖:安定。
  B.令老仆艺蔬自给。     艺:种植。
  C.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屈:竭,尽,引伸为结束,完结。
  D.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抗:刚正不屈。
1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 ①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②时瑞已擢嘉兴通判
  乙 ①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
     ②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溪知县霍与瑕
  A.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相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也相同。
  B.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不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也不同。
  C.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不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相同。
  D.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相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不同。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4分)
17、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A.刚才胡公巡察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声张。
  B.刚才胡公率领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准备礼物办宴会招待。
  C.刚才胡公巡察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办礼物准备宴会招待。
  D.刚才胡公率领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办东西准备宴会招待。
18、.纳入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A.交纳到淳安县的钱库,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什么理由治海瑞的罪。
  B.把他关进监狱,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怪罪海瑞。
  C.交纳到淳安县的钱库,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罪。
  D.把他关进监狱,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什么理由治海瑞的罪。
1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海瑞不事权贵、刚直不阿的品格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2分)
  ①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②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
③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④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⑤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⑥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A.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2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介绍了海瑞的出身及早年经历,突出其不事权贵的刚直性情。
B.海瑞的生活俭朴,对己严格要求,是其优秀品格的一个方面。
C.海瑞蔑视权贵,也遭到权贵们的迫害,胡宗宪、鄢懋卿对海瑞的排挤就是一个证明。
D.这段文字,对海瑞的出身及早年经历的介绍极其简略,只列举了几件事,但读者对海瑞却有了一个总的印象。

四、课内阅读(10分)
阅读《雷雨》下面一段对话,回答21——24题。
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开除了!?
周  冲: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
鲁侍萍:(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www.350xue.com
周  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  萍:打他!
鲁大海:(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1. 周朴园:(厉声)不许打人!
2.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个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21、对这场戏,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鲁侍萍与周萍母子,周萍与鲁大海兄弟相见的
一场矛盾冲突十分尖锐的戏。
B.周朴园在教训、讽刺了鲁大海之后,又恶狠狠的宣布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C.鲁大海是罢工工人的代表,具有较高的觉悟。他无情的揭露了周朴园的种种罪恶,但也表现出了鲁莽、斗争经验不足的弱点,反映了当时中国工人阶级还不成熟。
D.鲁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真是又痛苦,又愤恨,又失望,所以欲言又止,到口的话又改了。
22、对鲁侍萍这段台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A.“这真是一群强盗!”“这”指的是周朴园手下那一群仆人。
B.“你是萍……”“萍”是鲁侍萍朝思夜想都想认的亲骨肉——自己的儿子,可眼前的萍却让她不敢相认了。
C.“萍……凭——”这是由想认儿子到对儿子失望的一个感情过渡。
D.“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是被压迫者的控诉,这也是对周萍绝望的表现。
23、对这场戏中,周朴园两次“厉声”,鲁侍萍两次“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检测  高二语文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